运动浪潮中的思想转变 – 第二部分
– 伊丽莎白·劳伦斯& 斯坦·帕克斯 –
在第一部分,我们分享了神是如何在植堂运动中通过祂所做奇妙的工来呼召我们在思想方面有所调整的。这里我们会继续来看神让我们有哪些转变。
从:我们在自己的事工中寻找同工。
到:我们在寻找能够一起服事神的弟兄姊妹。
宣教士们有时被教导要去寻找“当地同工”。我们先不去怀疑任何人的动机,但这样的措辞让当地的一些信徒觉得非常可疑。其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常常是潜意识层)包括:
- 与外人成为“同工”意味着去作他们想完成的事情。
- 在同工关系中,拥有财政大权的人掌握着关系。
- 这是一种“工作”交易类型,没有真诚的个人交情/关系。
- “当地”这个词有种被居高临下的感觉。
在失丧的人中开展运动浪潮既危险又困难,本地的催化者在寻找一个可以深入连结、彼此相爱的家庭。比起寻找能够“一起同工的人”, 他们更想与那些想法设法为自己的弟兄姊妹彼此担待,互相舍己、参与到浪潮中的“家人”建立连结。
从:专注赢得个人。
到:专注赢得群体—把福音带进现有的家庭、小组和社区中。
使徒行传所记载的信主得救的场合,90%都是发生在或大或小的群体中。只有10%是个人自己经历救恩。同样,我们也看到耶稣专注于差派祂的门徒去寻找家庭,耶稣自己也是去到不同的家庭中。比如,撒该和他全家的人都经历到了救恩(路加19:9-10),撒玛利亚的妇人信主时,把福音带去了整个城镇(约翰4:39-42)。
得着群体有许多得着个体没有的优势。比如:
- 不再只是用“基督徒文化”影响和改变单个新信徒,而是通过所在群体对当地文化开始展开救赎工作。
- 迫害不再是孤立、只针对个人的,而是跨越整个群体普遍的现象。大家可以在迫害时彼此支持。
- 家庭或社区一起分享喜乐,共同去发现基督。
- 非信徒可以亲眼目睹“像我这样的一群人跟随耶稣会是什么样的。”
从:延续我自己教会或小组的信条、传统实践、或文化。
到:帮助信徒在自己所属文化去自己发现在那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圣经是如何说的;让他们自己去聆听神的灵,让圣灵亲自引导他们如何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应用圣经真理。
我们太容易把自己的偏好和传统来搅进圣经的要求。在跨文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切记避免把自己的文化包袱带给新的信徒。相反,我们选择信靠耶稣,因为祂说过:“众人都必受神的教导”(约翰6:45,新译本),圣灵会引导信徒“进入一切真理”(约翰16:13),我们把整个过程托付给神。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引导或者训练新的信徒,我们的角色是去帮助他们将圣经(而非我们)当作自己的权威。
从:星巴克式的门训:“我们每周见一次面。”
到:生活方式的门训:我的生活是与这些人是交织在一起的。
一个运动浪潮的推动者说:“我的教练告诉我,只要我有需要可以随时找他约谈。结果,我竟然每天给在另一个城市的他打电话三四次。”我们需要这样的委身,去辅助那些有热情、发自内心渴望去得着失丧者的人。
从:讲课—传授知识。
到:门训—去跟随耶稣遵行祂的话语。
耶稣说:“如果你们爱我就会遵行我的命令”(约翰15:14,NVC),“如果你们遵行我的命令,就住在我的爱里”(约翰15:10,作者自译)。我们的教会常常强调知识教导胜过遵行命令。拥有最多学识的人往往就被认为是最胜任的领袖。
而植堂运动强调:教导人们去遵行耶稣的诫命(马太28:20)。知识固然重要,但是首要的根基必须是先去爱和遵行神的话语。
从:属灵的与世俗的二分法;传福音与祝福社会二分法。
到:言行一致。无论做什么工作,用福音的果子和行为去满足他人的需要。
这种属灵的与世俗的划分并不符合圣经的世界观。参与植堂运动的人根本不去辩论是要满足外在需要还是分享福音。因为我们爱耶稣,我们当然应该去满足人的需要(就像祂一样),与此同时,我们也口头分享真理(就像祂一样)。在这些运动浪潮中,我们看到,自然地去满足一些外在需要,会让人们对神的话语敞开,或者去询问直接指向真理的问题。
从:属灵活动需要特别的建筑来实现。
到:微型信徒聚会可以在各种地方发生。
教堂建筑和受薪教会带领者阻碍了运动浪潮的成长。福音迅速的传开是通过非专业人士的努力。如果我们通过教堂建筑和受薪教会员工来触及失丧人群的话,光是触及美国的失丧群体就已经异常昂贵了,就更不用提在世界各地还分散着多少缺乏财力资源而未听闻福音的人口比率却非常高的地方!
从:没有接受过训练就不能去传福音。
到:分享你所经历和知道的。分享耶稣是既正常又自然而然的事情。
有多少新信徒信主之后被要求坐着先听几年的道?从信主到具备某方面的领袖资格需要好多年时间。我们观察发现最能带领家庭或社群中的人信主的,都是来自本社群内部的人。而且最好的时机就是在他们刚刚信主的时候,在他们还没有开始将自己与群体区分开的时候。每个人都去倍增,到处都有事工。 一个新的没有经验的本地人往往比外来的训练有素属灵成熟的人更有果效。
从:尽可能多地得人。
到:专注几个(或者一个)去赢得众多。
在路加福音10章,耶稣说去找能够接待你们的一户人家。如果那里有平安之子,他们就会接待你们。那时就住下来,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在新约中这种模式的应用很普遍。无论是哥尼流、撒该、吕底亚或狱卒腓立比,他们都是一个人成了自己家庭和更广群体的重要催化剂。在严酷的环境下,运动浪潮中的大家庭,其实是关注在部族的领袖身上,或关系网的带领人身上,而非单个家庭的一家之主。
去使万民作主门徒,我们不只需要更多更好的想法,我们不只需要更多实际有效的操练。我们还需要转换范式。这里所讲到的这些思想上的转变反映出这种范式转换的很多方面。我们若尝试某种程度上使用其中的一些原则,我们可能会结出更多的果子。但是只有当我们去实践整个过程—将传统教会的基因转换为植堂运动的基因,我们才能希望神使用我们去促进迅速生产代代相传的、超越我们自己所有的资源的运动浪潮。
伊丽莎白·劳伦斯拥有25年的跨文化事工经验,包括:培训、差派、训练CPM的团队去到未得之民,住在未得之民的难民中间,引领BAM商业宣教在穆斯林的环境中生存。她对倍增门徒充满了热情。
改编自2019年5-6月份发表在《宣教先锋》上的一篇文章, www.missionfrontiers.org.出版于《24:14 -向万民作见证》(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一书中的第55-64页。现在可以在24:14或Amazon亚马逊上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