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关于运动

波杰普尔的“微型教会倍增浪潮”是如何开启其它浪潮的?

波杰普尔的“微型教会倍增浪潮”是如何开启其它浪潮的?

– 作者:维克多·约翰(Victor John –

神正在以奇妙的方式在北印度的波杰普尔人(Bhojpuri)中工作。他们之中已经有超过一千万人受洗成为耶稣的门徒。尽管这一地区的历史背景很独特,神的荣耀在这样的浪潮之中却越发闪耀。印度的波杰普尔地区在许多方面都是富饶的。比如,除了土壤肥沃之外,许多宗教领袖都出生在这里。释迦摩尼就是在这里得到了启蒙,并进行了他的第一次布道。瑜伽和耆那教也都起源于此。 

波杰普尔地区被描述为一个黑暗的地方–不仅基督徒如此说,非基督徒亦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保尔(V.S.Naipaul)去北方邦东部旅行后,写了一本名为《黑暗的地区》(An Area of Darkness)的书,很好地阐述了这一地区的病态与堕落。

过去,这个地区非常敌视福音,认为福音是外来的,它被称为 “现代宣教的坟场”。但当“外来性质”被消除之后,人们开始接受福音。

然而,神并不希望只向讲波杰普尔语的人传福音。当神开始使用我们向波杰普尔群体以外的人传福音时,有人问:”为什么不坚持向波杰普尔传福音呢?他们有那么多的人! 1.5亿是多么庞大的数字!你为什么不留在那里呢?你为什么不在那里待到福音工作完成呢?” 

那么,我的第一个回应是:福音工作具有(开拓)先锋性质。做使徒/先锋性质的工作,就需要一直寻找好消息还没有扎根的地方:在基督还不为人所知的地方,寻找机会让人知道祂。这就是我们将工作扩展到其他语言族群的原因之一。 

第二,这里有许多语言,在使用上是与另一种语言彼此重叠的。哪种语言绝不能使用,哪种语言完全行得通,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另外,信徒常常因为关系而搬家。例如:要结婚或其它地方有工作机会。随着参与浪潮之中的人不断旅行或搬家,好消息也随之传开。

有些人回来报告说:”我们看到神在其它地方作工,我们也想在那个地区开始行动”。我们告诉他们:”去吧!” 

一年后,他们回来说,”我们已经在那里建立了15个教会。” 我们感到又惊讶又被祝福, 因为它是天然发生的,因为没有议程,没有准备,更没有资金。当他们问到下一步该怎么做时,我们开始和他们一起同工,帮助信徒在神的话语中扎根,并迅速成熟起来。

第三,我们开办了培训中心,有意和无意地(更多是神的计划而非我们的)扩大了工作范围。有时附近语言族群中的人会来参加培训,然后再回到自己的本民族中工作。

开拓的第四个原因:有时有人来找我们,说:”我们需要帮助。你能来帮助我们吗?” 我们就会尽可能地协助和鼓励他们。这些都是向波杰普尔以外的邻近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1994年开始在波杰普尔语言中开展工作,然后依次向其他语言族群和地区扩散,依次为:1999年在阿瓦蒂语(Awadhi)、2002年在科森语(Cousins)、2004年在孟加拉语(Bengali )、2006年在马甲西语(Magahi)、旁遮普语(Punjabi)、信德语(Sindhi)、印地语以及城市社区的英语群体;2008年在海瑞纳威语(Haryanvi)和安吉他语(Angika);2010年在麦塞利,以及2015年在拉加萨尼语(Rajasthani)。

为着这样的浪潮以各种方式传播到不同的语言族群、不同的地理区域、(在某些语言和地理区域内的)多重种姓制度群体和不同的宗教,我们赞美神。好消息的大能在不断冲破各样的界限。

在麦塞利(Maithili)人一起服事展示了美好同工关系。我们与其中一位关键领袖共同拓浪潮的事工是一次美好的试验。我们没有开设自己的办公室,也没有配置自己的工作人员,而是以一种更可复制的方式实现了同样的目标。

虽然这些浪潮是由本地人带领的,但我们继续一起同工。最近,我们开始在比哈尔邦东部(Eastern Bihar)培训15名以上的安吉他(Angika)本地领袖有关整体性(综合性)的事工。我们计划明年辅助他们在安吉他的三个不同地方建立整体性的事工中心,并培养更多的本地领袖。我们在麦塞利人中的重要同工伙伴也在将工作扩展到整个安吉他地区。

维克多-约翰是印度北部人,在任职牧师15年后,转而采取整体战略,为要在波杰普尔人中开展倍增浪潮。自1990年代初以来,他在从初期到大规模和不断发展的波杰普尔浪潮中起到了催化作用。

这篇文章取得《波杰普尔的突破》(Bhojpuri Breakthrough)一书摘录许可,来源于(Monument, CO: WIGTake Resources, 2019),第4页,121-124页,137页,142-143页,并且以同样形式发表在《24:14 – 向万民作见证》(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一书中,可从24:14Amazon上查看。

分类
关于运动

未得之民(UUPG)覆盖事工

未得之民(UUPG)覆盖事工

– 作者:里普克·利穆托(Lipok Lemtur

编自“全球教牧同工大会”视频 –

我来自那加兰,是印度东北部的一个小邦。在过去的17年里,我一直在建立教会。今天,我代表着许多认同[马太福音] 24:14 的异象领袖在这里与你们相聚。无论我们的宗派背景或宣教机构如何,我们都聚集在一起,就这个异象达成共识,并且表明:”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工。” 

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待收割庄稼就在我国:我们拥有15亿人口,而且每天都在增长。目前为止已经确定的有61.5万个村庄1757个民族群体。在这1757个民族群体中,有1517个被列为未得之民。在印度,未触之民也达到688个。因此,我们所迎接的是扑面而来的重任,我们印度的24:14大家庭通过谨慎祷告、达成共识:我们要完成将福音传给每一个民族群体的任务,到2025年12月31日,将不再有未触之民。所以我们不仅心中怀有紧迫感,也同样肩负重任。

我们可能会陷入到眼前庞大数字的困惑中。然而,我们想要回到简单的工具上:圣经给我们指明了能完成分配给我们任务的简单路径。大使命已经告诉每一个信徒:去向万民传福音,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教导他们遵守耶稣的一切命令。这个大使命是给所有信徒的,所以我们相信这是所有信徒祭司的职分。在彼得前书2:9,彼得写道:”你们是被拣选的种族,是有君尊的祭司”。在这点上,我们的认同不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体现在我们的实践中。

就像在约翰福音第4章,耶稣在井边遇见撒玛利亚妇人,并向她显明了自己的身份。这位妇人生活在极大的黑暗中:她有五个丈夫,第六个丈夫都不是她的丈夫。但当她接受并相信耶稣基督的那刻,就丢下了她的水罐,回到村子里,告诉其他人: “来看看这个人,他把我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告诉了我,难道这人就是基督吗?” 整个村子的人都信了。于是,这个刚刚信主的女人,成了神的孩子。她不仅得到了祭司的身份,并且愿意马上使用她的祭司职分。

我们也要动员我们所有的信徒,因此他们可以成为把福音传给每一个民族的力量。我们想要用一个简单的计划来装备他们,给他们一个简单的工具,让他们知道如何进入一个新的村庄。这是出自路加福音第10章的内容,耶稣差派出了70个人,两个两个地出去。这意味着35对人要到去不同的地方:祷告寻求神赐给他们平安之子。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工具来装备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神的故事。我们给每个信徒提供简单的门徒训练和如何建立教会的培训。

为此,我们看使徒行传2:41-47。第一批信徒作为教会,都做了什么?很简单。他们在哪里聚会?他们在家里聚会。我们在整个新约圣经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在歌罗西书4:15中,保罗写道:”问候在家中聚会的圣徒”。也给腓利门写道:”问候在你们家里聚会的圣徒。”问候那些在你们家里聚会的圣徒。而在罗马书16章和哥林多前书16章,我们读到信徒在家中聚会。一般的聚会地点是在他们的家里。

所以我们使用简单的路径和简单的工具装备信徒。我们希望他们知道如何建立教会,以及作为一个教会应该怎么做。然后他们从自己中间选出领袖。所以他们有一个简单的五步计划。进入、传福音、门徒训练、成为教会、培养领袖。我们希望动员所有的信徒,把他们差派出去收割庄稼。我们希望每一个信徒都开始自主拥有福音,并且能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神的故事。我们让他们列出一份关于他们所认识的亲戚和朋友的名单。我们的目标是要触及许多从未听过福音的群体。这些人是我们每天与人来往的场合或工作环境中遇到的。甚至在我们在日常与人来往中,也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人。

所以,我们装备每一个信徒,让他们拥有福音的自主权,并列出他们亲朋好友的名单—就像马可福音第五章中的那个恶魔一样。耶稣刚救赎了这个前半生都谁在墓地的人。当村民们让耶稣离开这个地区时,这个全新的信徒(现在衣冠楚楚,头脑清醒)肯求耶稣。”带我一起走吧!” 但耶稣反其道而行之:耶稣没有带他一起走,而是放手让他去,把责任交给了这个全新的信徒。他没有学历,也没有基督教背景。但耶稣他放手让他去到“庄稼地里”,说:”去,把主为你所做的事告诉你的家人。”

所以,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信徒都动员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我们就能够完成这项任务。当我们持续让这些民族群体参与进来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问:”我们如何衡量参与度?” 我们作为印度的24:14大家庭,我们认为要衡量参与度。我们认为当一个民族群体开始一个浪潮的时候,就已经在参与了:一个四代人的教会被建立起来。  这个教会是由民族内的人(一个当地人)所带领的。这个教会也在建立其他教会。这意味着当地能够差派—差派门徒到下一个村庄去建立另一代的教会。当我们看到四代人的教会时,就说明教会现在具备了自我维持的能力;拥有当地的自主权和当地的领导力。这就意味着新信徒自己也在向其他人传福音。这些教会是健康的,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支持,能够选出自己的领袖,并差派工人到其他没有听过福音的村庄去。他们能够自我修正和自我喂养,不需要外来者引领浪潮。这样,当一个民族群体开始建立起四代教会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他已经在参与其中了。

一个浪潮需要具备自我维持的力量。如果我们过早地退出一个民族禾场,或者仅仅派出一两个工人去祷告,去分享福音,我们就不会说这个民族群体已经参与其中了。我头脑中浮现的一个词是:基督徒管家。我们是不是一个好管家?我们是否过早地离开了某个禾场?如果福音还不能够在禾场自我维持时,我们又过早地离开了这个领域,那么,我们可能会让一些民族群体被丢在后面,陷入危险之中,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因为差派了一两个工人,他们已经得到了福音。反之,我们需要按照四代教会的CPM(微型教会倍增浪潮)实践为目标和衡量标准,在这里,它是能够自我维持的。我们想要成为这些民族群体的好管家。我们想要在天堂能够与这些民族群体相遇。启示录7:9,描绘了不同语言的民族群体聚集在一起敬拜耶稣基督画面。所以,我们不希望落下任何一个族群。作为24:14的印度大家庭,我们恳请大家为印度教会祷告。求主让我们能够拥有福音的自主权,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请记得我们的时间线与紧迫性:2025年12月31日。所以请与我们一同祷告,希望我们能够动员和训练每一个信徒,将福音传给这些未触之民和未得之民。也希望我们能成为好管家;不要太早离开这个领域,让任务无法完成。求神也能为我们提供资源,让我们在各地建立这样的动力。

我们已经看到,当一个浪潮发生时,就会引发其他浪潮。所以作为浪潮的领袖,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工人接受训练,成为教会的倍增者。然后,我们要把他们差派到成熟的庄稼地。所以请和我们一起为这个扑面而来的紧急任务祷告,也为印度教会能在行走在合一中祷告。求主让我们在这样的时刻能够合一,认同24:14的异象,并说:”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任务!”

分类
关于运动

历史故事情节 – 跑完最后一圈

历史故事情节 – 跑完最后一圈

– 作者:史蒂夫·史密斯 –

多少次,我们总是从错误的提问开始。”上帝对我生命的旨意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它只是关乎你和你的生命。


正确的问题是 “什么是上帝的旨意?””答案以句号结尾。然后我们再问,“我的生命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此?”

 

为荣耀上帝的名,你需要了解上帝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所做的事—祂的心意。要弄清楚这一点,你需要知道上帝在历史上所做的事情:故事情节始于创世记1章,结束于启示录22章。

 

接下来,你就可以在历史情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例如,大卫王在自己的世代中单单服事于上帝的心意(徒13:36),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合上帝心意的人(徒13:22)。他为天父的故事情节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是上帝所找到的合祂心意、服事于祂的心意的人,并且明白亚伯拉罕式的应许(继承土地,成为万国的祝福)是需要信心来完成巨大跨跃。根据撒母耳记下7:1,祂有关继承那地的应许已经实现了,因为没有留下一处需要以色列人去征服了。  


我们天父的心就是历史故事情节。当祂找到心中有祂心意的主角人物时,祂就会加快情节的发展。上帝在呼召新的一代人,让他们不仅参与在故事情节之中,而且要完成剧情,促进故事到达高潮。祂正在呼召一代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上帝的国度已经没有一处可以扩张了”(正如保罗在罗马书15:23中描写一个大片区时所提到的)。

 

明白故事情节就是明白上帝的旨意。

 

一旦你明白了故事情节,你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不再是作为一个配角,而是作为被创造者大能驱动的一个主角人物


宏大的故事情节始于创世记(创世记第1章),并将在末日(耶稣再来–启示录第22章)终止。这是一场有关接力赛跑的伟大故事。每一代人都会在这场跑赛中跑一圈。最终由最后一代人跑完最后一圈—这一代人将见证经过历史长期的努力,得到从王而来的奖赏。若跑完最后一圈的一代人终将出现,那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呢?

历史目的

这个故事的中心情节贯穿了整本《圣经》,编织在66卷书中的每一卷书中。然而,这段故事情节很容易被人们遗忘或忽略,甚至被许多人藐视。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再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技巧说:“主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 因为从列祖睡了以后,万事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彼得后书3:3-4)

这个现实描述了彼得的这一代,也描述了我们这一代。

那么,历史故事情节是什么呢?

– 创造:在创世记1-2章中,上帝创造人类的目的只有一个:成为祂儿子的新妇(伴侣),与祂一起永远定居在爱的敬拜中。

– 堕落:在创世记第3章,因为罪,人类从上帝的设计中堕落了—与创造主的关系破裂。
– 分散各地:在创世记第11章,语言被打乱, 人类被分散到地极各处,脱离了上帝的救赎。 

– 应许:从创世记12章开始,上帝应许藉着救赎主所付上血的代价,和上帝的子民们(亚伯拉罕的后裔们)努力地分享这个好消息,来呼召子民回到祂身边

– 救赎:在福音里,耶稣为罪付上了代价,为要赎回上帝的子民—就是各民各族的人。

– 大使命:在耶稣生命的最后,祂动员上帝的子民们去完成上帝的使命:这就是那伟大的故事情节,并且,祂应许会有祂的大能来伴随其中。

– 培养门徒:从使徒行传到今天,上帝的子民被祝福去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去,往普天下去”,完成这个救赎:使各民各族的人作门徒,全然成为基督的新娘。

– 圆满完成:在圆满完成的时候,耶稣要再来接祂的新娘—就是在她成为完全并且预备好的时候。从创世记第3章到启示录第22章,所有的内容都是关于从万民中召回耶稣的新娘。而在新妇没有完全之前,教会的使命就没有完成。


彼得在他第二封使徒书信的最后一章中提到了这个故事情节。

 

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在主那里,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彼得后书3:8-10,加粗部分是强调) 


上帝是很有耐心的。在故事结束之前,祂是不会差派祂的儿子回来的。上帝并不是迟缓,祂不希望任何一个民族(ethnos)灭亡。他想要创世记11章中所有分散的众多民族都能成为基督新娘的一部分。这些就是耶稣在马太福音24:14中提到的民族,也是祂在大使命中提到的民族(马太福音28:18-20 “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同样,这也是启示录7:9所描述的各民各族。

 

历史故事情节的高潮是一个完整的新娘呈现在圣子面前,并举行一场盛大的婚宴来庆祝。彼得在自己书信的最后一章提到了这个新娘的欢聚,保罗也在自己的书信中提到了。


因此,我们照祂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弟兄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彼得后书3:14-16,加粗部分是强调)。

 

保罗用同样的话提到了同样的故事情节:

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没有瑕疵的。
                                                                                    (以弗所书5:25-27,加粗部分是强调)

保罗在以弗所书一章提到相同的计划:
祂照着自己在基督里预先安排的美意,使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到了所有计划的时机成熟就使天上地上的万有,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
                                                                          (新译本:以弗所书1:9-10,加粗部分是强调)


上帝的计划从创世之初到圆满完成,一直是要把来自各种语言和文化的人重新召聚在一起,永远回到基督的生命中,作祂的新娘。但现在,这个新娘还没有完整形成。她仍然缺少一只胳膊、一只眼睛或一只脚。她的衣服仍然有瑕疵和皱纹。好像新郎站在祭坛前已经时刻预备着将新娘搂在怀里,而新娘却似乎并不急于为婚礼当天做准备。然而,新娘的姿态却不断在发生着变化。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之处,它为我们指出了我们在历史接力赛中的那一圈。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教会快速倍增,不断向着世界上余剩的八千多个“未得之民”(世界上那些预备代表新娘的部分)传福音。

 

这是踏出去很好的开始,但“触及福音”从来都不是终极目标。世界上仍有超过二十亿人没有机会接触到福音,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接触他们的方式。我们需要向他们传福音,而不仅仅只是接触他们而已。

 

耶稣告诉我们要为上帝的国度完全降临在地上如同在天上祷告(马太福音6:9-10)。当福音抵达到未曾听闻的地方时,上帝的国度就必须能够释放进入。耶稣总是设想他的门徒去带领其他人作门徒,教会去建立可以倍增的教会。这就是在《使徒行传》中发生的事情。耶稣初代门徒的基因是:每个门徒既要做耶稣的跟随者,又要做得人如得鱼的人(马可福音1:17)。

耶稣不会满足于一个残缺不完整的新娘。他要的是一个无数来自各民各族的人成为祂的新妇。而这只有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国度倍增,才能够实现。这些势头再次变得普遍,而且不断被建立成为上帝的浪潮。在过去的25年里,世界各地“微型教会倍增浪潮”的数量已经从不到10个倍增到1000多个!上帝正在不断加速历史的进程!  

 

然而,数以千计的未得之民和未得之地中间仍然没有可以倍增的教会。我们必须和彼得一起加入上帝的行列,加速故事剧情走向结局。

 

要成为故事的主角而非旁观者。那么,你可以选择专注于向每一个未得之民和未得之地传福音,并通过类似“使徒行传”的倍增门徒、倍增教会和带领人的浪潮来实现。

 

问一问 “上帝的旨意是什么?”以及 “我的生命怎样才能在这个世代中最好地服务于这个心意?” 耶稣应许祂大能的同在是赐给所有为此努力的人(马太福音28:20)。

 

总要有一代人来跑完最后一圈。那为什么不是我们呢?

史蒂夫•史密斯 (Steve Simth,1962-2019),是24:14联盟的推动者,曾经写过许多书 (包括T4T: A Discipleship Re-Revolution)。他在世界各地推动或训练“微型教会倍增浪潮”将近20年。

本文章来源于“国度的核心步伐:历史故事情节-跑完最后一圈”(Kingdom Kernels: The Storyline of History— Finishing the Last Lap)于2017年11-12月发表在《宣教先锋》杂志,www.missionfrontiers.org,第40-43页;并出版在《24:14—对万民作见证》(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一书的第17-24页,现在可以在24:14Amazon亚马逊上查阅。

分类
关于运动

我的“浪潮思维”之旅

我的“浪潮思维”之旅

 作者:达格·卢卡斯(Doug Lucas)
“团队开拓”总裁 –

记得在1978年,那时,我正在和帮助我们合并的律师一起尝试如何定义团队开拓。这个过程非常的艰难。我们都有各自独立的思维模式和专注的地区,但同心合一,因为背后怀有共同的一个异象:建立教会。 

当我听到另一种不同的宣教策略在发声时,发现了来之不易的清晰度,这大概是在我作为团队开拓的总裁挣扎大约35年(在2013年)之后了。当我回顾我自己的旅程和我们机构的旅程时,我好奇为什么我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接受它。为什么如此困难呢?我个人是如何找到这样的转变并以此为导航的?而作为一个机构,我们又是如何寻求应用这些策略的?

首先,浪潮思维对我来说似乎太 “模糊 “了,没有简明的真理来源。而我听到的人们所描述的,又觉得这似乎太简单了。当然,如果我们要做的就是活出《使徒行传》,但为什么花了19个世纪的时间才整理出来呢?我问自己: “如果真的存在数百万人参与的1000个以上的浪潮,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们? 我们真的能确定那些数字不是夸张的吗?”   我也想知道, “即使来自亚洲和非洲的报告是真实的, 如果这是如此简单, 为什么它似乎在北美和欧洲不起作用呢?”  

除此之外,我推测是,我们一直聚焦在一个核心实体上:一个拥有100人左右的群体聚集在一个租用或购买的建筑体中。我曾接受过的训练定义教会是有职员、有项目、有预算的。而我多年的训练也都是为一种模式而预备: “标准 “的教会模式。由于所有这些预期和定义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个模式就很难被打破。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的内心深处和我们的机构呢?下面是带来了模式的转变的几个要素。

1)一个倡导者:这是由一个我信任的人所拥护和支持的。在我们的案例中,他是我们的执行副总裁。埃里克是我一生的朋友。我尊重他对失丧之人的异象和热情。当我回顾他是如何 “赢得我 “的时候,就可以确定他做的其它事情也是有益的。

2)耐心引导:倡导者使用我的语言,也懂得如何影响我。 他既没有对我说教,也没有居高临下地告知。他问我们是否允许他在我们的机构中开始尝试着培训选定的禾场工人。我们就欣然接受了他的付出,在做这些培训时,他经常邀请我参与其中。他真的是谨慎又智慧。如果我不认可这种新方法,怎么邀请选定的工人参加培训呢?然而,我还是挣扎着。接下来的几个月来,我一直在摸索,试图 “理解它”。我一直在问:”它 “到底是什么?

3)持守忍耐。倡导者从未放弃我。他坚定不移地认为,如果我们机构的创始人和CEO赞成变革,那么我们的机构将更有效地过渡到浪潮思维。我不是那种发号施令的领袖。但他预见到了领袖参与董事会的明显益处。他从未放弃过我。我记得一些讨论的细节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你是说这一切发生得相当简单?它只是在不断地倍增?一定还有更多其它的东西?” 而他所做的就是与我同行、温柔地将案例分析和原则展示给我,并且帮助我理解。

4)案例分析:他给我展示许多案例。 他总是寻找许多故事,因此我可以接受一个实例,尤其是来自我们自己禾场的。他知道一旦开始看到我们早期的采用者所取得的成果,我就会主动开始谈论。这就是CEO角色的一部分:讲述机构宣教的最佳故事。这样不仅有助于人们相信机构的有效性,也有助于人们感受到与我们的工人同工是美好的。

但除了这四样事情,我还是需要时间。我必须把整个过程分量、按次消化。相比吃下整头大象,我更专注于某顿饭……有时甚至只吃一口而已。我开始在我自己城市(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国际人士居住与工作的街区行走祷告。我开始邀请其他人和我一起参加同龄同辈辅导小组。我和另外两个家庭一起开始了 “我的属灵家庭 “每周聚会,使用的是简单易学的三分之二(DBS)式查经学习。(这些简单的想法可以通过www.Zume.training 了解更多。) 当我采取这些简单的步骤时,一些小组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小组似乎走下坡路。当我开始亲身体验这个过程,这些突然都在两周内发生了。

随着踏上旅程,我开始把想法归纳在一起,作为原则记下来。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开始实践,尝试着从一开始就实现倍增。对我来说,这些原则逐渐汇集成了一个培训网站,来满足我自己的需要,以及其他相似旅程之人的需要。记下所学到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操练。(这些都可以在 www.MoreDisciples.com 免费获得。)当我为 “更多门徒 “作工时,我们很幸运地参与了www.Zume.training(造就门徒) 在线培训材料的测试和实施。该课程现在已经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和语言族群中,培训了数以万计的人。

作为一个机构,我们开始频繁地开展培训。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许多员工开始以个人和团队的方式实施“微型教会倍增浪潮”和“门徒倍增浪潮”(CPM/DMM)原则。今天,我们估计,我们80-90%的工人已经接受了DMM策略作为他们的主要方法。而在整个转型过程中,我们可能因此只失去了一个家庭。这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改变,我们现在是一个更加有效的组织。即使在疫情期间,神也通过我们的团队成员,和我们正在培训的人作工,为2400人施洗,并发起796个新的小组。现在在我们服事的50个国家中有超过4000个活跃的、超过25000人忠心委身参与的小组。

我们一直在想,为什么在北美没有更多的人实施这些简单而有效的原则。也许是因为我们太习惯于把基督徒的生活定义为周日早上参与礼拜。又或许是我们的生活被运动和休闲活动填满了,以至于我们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去实践这些简单的、可复制的原则。无论是什么原因,如果我们打算赶上神在世界其他许多地方做事的步伐,我们就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动员成百上千人来祷告、倡导、与实践。

我的浪潮思维旅程是缓缓形成的,但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我很感恩一路上陪伴我帮助我的倡导者。而我最感恩的是神,感恩祂给予我充足的耐心与恩典。我期待着不断在其他的领导人或机构中发生类似的故事。

 For answers to questions such as these, see, for example, “The Story of Movements and the Spread of the Gospel,” “A Still Thriving Middle-aged Movement” and “How Movements Count.”

 

 

分类
关于运动

上帝如何走向海地没有地方

上帝如何走向海地没有地方

–  耶夫他·马瑟琳 –

我是在海地“不留一地”(No Place Left)事工的仆人之一。我们的异象是忠心地遵行耶稣的教导:培养能造就门徒的门徒,拓植能植堂的教会,并动员宣教士到列国去,直到“不留一地”。我们通过进入空白的禾场,与任何愿意聆听的人分享福音,带领那些回应的人作门徒,建立新教会,并从其中培养领袖来重复这一过程。这些正在海地各个不同地方发生着。这些教会在家里、在树下,在各处团契,我们可以看到新的带领人和团队正在从“收割庄稼”中被不断兴起。


这里是一个很好的事例:我们团队的带领人是约书亚·乔治。他在海地东南部的加内埃(Ganthier)地区致力于“不留一地”的事工。最近,他向一个叫做安西-阿-皮雷斯的地区差派了两个他的提摩太,威斯肯利和雷纳尔多。按照路加福音10章的榜样,他们身上不带任何额外的供应,去寻找平安之家。他们到了那地,就立刻挨家挨户地传福音,求主领他们到神所预备的人那里。几个小时后,他们在街上遇到了一个叫卡利克斯的人。他们告诉他只有在耶稣里面才能找到盼望,他就接受了福音,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耶稣。

 

威斯肯利和雷纳尔多问卡利克斯他住在哪里,卡利克斯把他们带回自己的家里。他们进屋以后,就与他的家人分享耶稣,那天他们全都决定跟随耶稣。接下来的四天里,这两位使者和这个家庭在一起,训练他们,把他们带到“收割庄稼之地”,与他们的邻居分享。在这4天里,73人归信耶稣,其中50人领受洗礼,他们在卡利克斯的家里成立了一个新的教会。威斯肯利和雷纳尔多不断的回来,用简单的、符合圣经的、可复制的工具来培训一些新兴的带领人。在短短几个星期内,这个新教会已经倍增为两个教会!感谢耶稣!  


我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在物质和精神上被受压迫。海地的人们被告知:“只有你的生命洁净了,才能跟随耶稣。”或者:“不要读圣经,因为你不会明白的。”而耶稣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现在我们要听从耶稣的话。海地人在恩典的福音中寻找了自由。当我们遵循耶稣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赐给我们的天国策略,忠实地遵行他的所有命令时,收割庄稼的主正在做一件伟大的工作。我们正在真实地经历圣灵引领的浪潮。数千名海地人接受了他们作为基督使者的身份,数千个属耶稣的新团契正在形成。我们不是要建立自己的王国,而是要把神的国度带给人。祂就会亲自来倍增! 

2016年2月,我们开始实施浪潮原则。我们现在正在记录第四代教会的七个分支(或许更多),这代表着已经有超过3000个新教会与20000个洗礼。


耶夫他·马瑟琳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地人,致力于为“不留一地”事工,盼望看到福音已经无处可传。在22岁的时候,耶夫他放弃了成为医生的光明未来,去追求神为他的生命所制定的计划,成为一名浪潮的推动者。


本文章来源于2018年发表在《宣教先锋》杂志,www.missionfrontiers.org,第21-22页;并发表在《24:14——对万民作见证》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一书的第133-135页,现在可以在24:14Amazon亚马逊上查阅。

分类
关于运动

澄清一些误解 – 第 1 部分

澄清一些误解 – 第 1 部分

–  提姆·马丁 & 史丹·帕克斯 –

  1. 24:14是谁?

我们是由许多志同道合的个体、实践者与机构组成的联盟,同心委身于一个异象:盼望浪潮发生在每一个未得之民与未得之地。我们的初步目标是在2025年12月31日之前,看到国度浪潮有效地触及到每一个未得之民与未得之地。我们所作的是基于以下四个价值观:

  1. 踏上未得之地,正如马太福音24:14所教导的:将天国的福音带到各族各地。
  2. 通过开展微型教会倍增浪潮,倍增门徒、教会、带领者和浪潮这些途径来完成。
  3. 在2025年底之前,带着战争时期特有的紧迫感,用浪潮策略地去接触各族各地的人。
  4. 与其他人同工合作,实践以上所提到的几点。

 

  1. 为什么使用24:14这个名称?

    马太福音24:14是这一创举的基石。耶稣应许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向万民(各族各民)作见证,然后结局才来到。”(新译本)。我们专注于让福音传遍地上的每一个民族群体。我们渴望成为这样的一代人:能够完成由耶稣所开始,并由在我们之前忠心的工人们接棒、付上生命代价之使命的一代。我们知道,耶稣在等待每一个民族群体都有机会回应福音,成为祂新娘的那一刻,祂要再来。

 

  1. 你是不是把2025年设定为能完成触及所有国家的一年?

并非如此,我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12月31日之前让每一个未得之民和未得之地都触及到一个有效的国度浪潮策略。这意味着每个未得之民和未得之地都有一个(本地的或外籍人士的或混合型的)团队就位。我们对大使命何时完成不做任何声明。这是上帝的责任,浪潮的成果掌管在祂手中。 

 

  1. 为什么你觉得推进这项工作如此紧迫?

自耶稣吩咐大使命以来,已经过去了2000年。彼得后书3:12告诉我们“热切等候上帝来临的日子。”诗篇90:12告诉我们要数算自己的年日。一个由24:14个创始人小组在等候主时,求问我们是否应该设定一个期限。我们感受到祂在告诉我们:通过设定一个紧急的期限,可以让我们更明智地使用自己的时间,并为实现异象做出必要的牺牲。

 

  1. 你想让所有的宣教机构都围绕你的战略进行调整吗?

并非如此,我们认识到神已经呼召了许多教会、宣教机构与关系网来从事专门的事工。24:14是由致力于推动浪潮的个体与机构组成的联盟。其中有些是实践过了并且在继续实践的;其余的也正是在为此“结局”而努力的。虽然不同的机构和工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方法与工具,但我们共同享有许多与“微型教会倍增浪潮”相似的特征。这些策略是根据我们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看到的门徒和教会的形成模式,并将它们应用到现今的环境中。

  

  1. 有许多关于让人们共同完成大使命的尝试,24:14有什么不同之处?

24:14是建立在这些良好的倡议之上。以前的一些尝试曾经帮助全球教会达到了某些里程碑(例如“让万民归家”adopting people groups)。24:14的目的是通过推动浪潮来完成别人已经开始的事情。这些浪潮可以持续地蔓延、触及到整个民族与地方。24:14联盟与其他的关系网同工:如“万民万族”(Ethne)、“完成任务”、全球微型教会倍增浪潮联盟(GACX)和全球微型教会倍增浪潮关系网(GCPN)。 “微型教会倍增浪潮”因为 24:14的领袖们而与众不同。这些领袖们近年在浪潮方面取得了诸多经验,特别是在未得之民中,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成果就总结为“最佳实践法”。

 

  1. 什么是“微型教会倍增浪潮”?”

微型教会倍增浪潮(CPM)的定义是信徒与领袖的倍增。它的成果显示为本色化教会开始植堂浪潮。这些教会开始通过某个民族或某个人口群体迅速传开。这些新的门徒和教会开始作为基督的新肢体,活出国度的价值观,并开始改变他们的社区。


当教会在众多支流中持续倍增到第四代时,这个过程就成为一个持续性的浪潮。这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真正开始。然而,一旦第一个教会开始了,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浪潮会在三到五年内达到四代。除此之外,这些浪潮经常在新的浪潮中被复制。越来越多的CPM开始在其他民族和人口分部区建立新的CPM。

 

  1. 你如何定义教会?

使徒行传2:36-47。

世界上对教会的定义各种各样。然而,大多数的浪潮都会在定义教会的核心要素上达成一致。这些可以在使徒行传第2章对第一间教会的描述中找到。事实上,许多浪潮是带领一群新受洗的门徒学习使徒行传第2章。然后,他们开始祷告,思考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教会。我们鼓励你与自己的教会一起这样的操练。


这些教会继续学习并应用新约中关于“成为教会”的诸多方面。我们鼓励你也可以为教会下一个定义,不多也不少于新约给我们的定义。

 

在第2部分,我们将讨论其它五个与常见误区相关的问题。

 

提姆曾在国际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担任国际勘探和开发副总裁。2006年,他成为德克萨斯州斯普林市WoodsEdge社区教会的第一位布道牧师。2018年,成为“门徒倍增浪潮的牧师”,并且更加专注于此。提姆多年来一直是圣经浪潮的学生与教练,他热切盼望马太福音24:14的实现。

史丹·帕克斯服事于24:14联盟(动员组),Beyond(VP全球策略),和万族万民(核心团队)。自1994年开始,他一直服事于未得之民,并且为全球的“微型教会倍增浪潮”提供各样的培训与训练。

编辑自2019年1月至2月最初发表在《宣教先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www.missionfrontiers.org,第38-40页;并发表在《24:14——对万民作见证》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一书的第323-326页,现在可以在24:14Amazon亚马逊上查阅。 

分类
关于运动

摩拉维亚人、运动和使命:2021年的一课

摩拉维亚人、运动和使命:2021年的一课

编辑自史丹·帕克斯的长篇文章

门徒倍增浪潮的一个公理是:“在神的每一个浪潮发生以先,都存在一个祷告的浪潮。”


2020年结束,展望2021年之际,24:14战略团队将1月定为祷告禁食月。我们寻求神,盼望看到全球每一个未得之民与未得之地,都能接触到倍增的门徒与教会。如果没有持续的祷告浪潮,神的大工就不会发生。在为2021年制定计划的时候,让我们把自己的时间和我们自己都留给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互相勉励。既然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希伯来书10:24-25

…..

1727年8月13日,在德国萨克森举行的Herrnhut(“主的守望”)时,圣灵充满了一个摩拉维亚难民社区和他们的路德教会保护者们。在庆祝圣餐仪式时,他们经历了一个的“五旬节”般强大的事件。因此彻底改变了当地社区,并点燃了祷告与未来几十年使命的火焰。

这标志着摩拉维亚人开始委身于一个连续一百多年不间断、日夜不停息的“祷告守望”事件。在同年8月26日,24名男性和24名女性共同立约,不分昼夜,每隔一小时持续地祷告。根据利未记6:13,“在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他们感到代祷应该永远不能停止。

祷告的灵不仅感动了社区的成年人,也触及到孩子们。父母们和社区的其他成员们都被孩子们对复兴和宣教的祷告而深深感动。

从那时起,摩拉维亚人不断地为福音的复兴和宣教的拓展祷告。他们对复兴的祷告在“大觉醒”(Great Awakening) 中得到了应验。“大觉醒”是一场福音派的复兴浪潮,在17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席卷了信奉新教的欧洲和美国殖民地。他们的祷告也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宣教浪潮之一的催化剂。

他们不断地祷告,求神赐给他们更多的复兴,不久之后,圣灵就成全了他们所求的。他们很快感受到要将羔羊的国度传到地极的呼召。这些弟兄们受到宣教的呼召,就第一次差派出了他们中间两位宣教士大卫·尼茨曼和莱昂哈德·多伯,去到圣托马斯岛。这些年轻人为了赢得圣托马斯岛上,甘愿将自己卖身为奴隶之人的灵魂,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舍己精神。因为他们是白人,这样做是非法的,但他们最终找到了接触并认识奴隶们的方法。这些宣教士在一些最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恶劣的状况是人无法想象的。

尼古拉·路德维希·冯·津赞多夫伯爵是这个遭受迫害的摩拉维亚团契的领袖与保护者。他曾说:“我独有一份热情:“就是祂,单单关乎祂。世界就是禾场,禾场就是世界;从今以后,这个国家将成为我的家,在那里我可以被神所使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基督赢得灵魂。”

截至1760年,津赞多夫历经28年的跨文化宣教去世之时,最初的300名摩拉维亚人已差派出了226名宣教士,先后进入了10个不同的国家。这比整个新教浪潮在200多年里差派出的宣教士还要多。摩拉维亚人对约翰·卫斯理和威廉·凯里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许多方面,他们使得现代的宣教浪潮得以诞生,并且见证了基督的肢体是如何从欧洲和北美的一块飞地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肢体

分类
案例研究

应对新冠病毒的植堂运动 – 第二部分

应对新冠病毒的植堂运动 – 第二部分

– 戴夫·科尔斯 编辑 –

植堂运动浪潮中,神的孩子们积极地对疫情做出了回应,寻求各样的方式让神的国彰显在这艰难的环境中。下面是有关神动工的一些见证。 

一位带领人汇报:“最近我们的团队发现11户穆斯林家庭没有食物。当我们的团队给他们送去食物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意外。在接过食物后,一个男人说到:‘你们是被派来帮助我们的天使吗?过去的三天我们都没有吃的,我们越来越饿,也没有人来帮助我们。’随后,建立关系之后,我们开始分享福音和主耶稣的爱。现在6个家庭成员都在成为门徒的阶段,我们希望他们快一点接受主。”

来自东南亚的分享:“在发放我们打包好的食物之前,我们会先祷告,求主向我们显明哪些人需要我们发放食物。我们接受到好几个属灵果子的见证(当然是神带来的)。比如,D先生一直是敬虔的穆斯林,但由于我们一直在服事他们,他开始敞开心扉,接受福音消息。最初,我妻子收到一条关于D先生他们的消息,她立即联系D先生来到我们家。第二天他又来了,开始告诉我们他的处境。三周以来,他没接到他工作单位的电话。他的经济情况很困窘,甚至给自己的孩子买不起牛奶。当我们递给他们装着主食的包裹(里面也有牛奶和给他孩子的维生素)时,他非常感动,一边流泪一边感谢我们。在这次的接触中,我和妻子给他们分享了福音的好消息,告诉他这样的祝福是来自于尔萨 麦西哈(耶稣基督)。过了一会,D先生更加敞开,他愿意信靠耶稣。我们带他做了祷告,现在他是我们所跟进的人之一。”

来自非洲的分享:“我们想要下个月能为2000个(所关注的)家庭(2000个家庭=12000人)发放食物。我们已经训练过来自这个群体的500个穆斯林背景的信徒,他们可以去探访1500个家庭,把食物和福音带给这些人。”

来自西非的分享:“接到食物和日用品的家庭都发自内心地感恩。有一个家庭甚至问他们是否可以将自己拿到的食物与其他人分享。他们像发放食物的基督徒介绍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这样那些家庭也能接受帮助。被帮助的人眼光也从自己的难处转向去考虑他人的需要。出去发放食物的信徒们也都有机会能够跟领取食物的家庭分享:“永活的神能够听到他们呼求,也是供应的源头。”信徒们有意识主动地与接受食物的家庭建立关系,有计划地跟进那些对神表示感兴趣的人。他们的信心被大大坚固,听到这些事迹人的也是如此。他们越来越能与那些有需要的人感同身受,也学着和团队其他人一起合作,用行动去满足这些外在需要。”

在中亚、南亚、东非的一些地方(因为安全原因,我们不能提供具体位置信息和细节)我们看到各种各样服务形式带来的非常积极的反响。在有些地方,信徒去给那些没有办法拿到引用水或生活用水的人送水。有的地方,信徒们提供卫生用品(口罩、香皂、杀菌剂等等),去帮助那些穷困得只能选在食物和口罩之间二选一的人。在一个村庄,神特别带领一个小团队去埋葬那些因感染新冠病毒死去的人,他们的家庭和村里的其他人都因为害怕感染而拒绝给他们安葬。这个团队知道这是用生命健康来冒险的举动,但是神特别告诉他们要去做这些,即使遭遇惧怕和被排斥。结果,那些人的家人们都想知道他们这样做的缘由,结果,引领了许多人来到信仰面前。

当我们赞美神在这些地方的作为时,我们也注意到极大的苦难依然存在许多地区。这些挑战包括:资源匮乏,恐惧(在有些地方几乎不能跟人说话),政府的阻碍,难以接收到外在的援助。

然而,以上的这些故事都展示了神在这样的浪潮中使用他的孩子们所做的工,供应和祝福有需要的人。通常情况下,他们的物质缺乏,但灵命却丰盛,为着耶稣的荣耀和祂国度的扩展,他们愿意与他人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效法着那些信仰满有生命力的信徒,像林后8:1-5节所描述的马其顿的信徒。因着神的荣耀,他们在穷困中却涌流出慷慨,触动着其他人。

分类
核心愿景

24:14 异象

24:14 异象

– 斯坦·帕克斯 –

在马太福音24章14节,耶稣应许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向万民(ethnē, 族群)作见证,然后结局才来到。(新译本)”

24:14异象,是在我们这个世代看到福音分享给各民各族。 我们盼望在这个世代完成由耶稣开始的,又由在我们之前那些信实的工人接棒不惜献上自己生命的任务。我们知道耶稣在等候万族万民(每个族群)都有机会回应福音,成为祂的新娘那一刻,祂才要归来。

我们认识到能够让各民各族都有机会回应福音的最好方法是:看到教会开始在他们中间建立和倍增。这样,若想每个人都能听到福音,最大的盼望是随着门徒在这些倍增的教会被鼓舞和激励,有意识地去和任何可能认识的人去分享福音。

这些倍增的教会可能成为我们所说的“植堂运动”(Church Planting Movement, CPM)。“植堂运动”的定义是:建造门徒倍增门徒,培养带领人倍增带领人,最终建立并拓植能够将福音迅速在本族群内传开的本土教会。 

24:14联盟不是一个机构。我们是一个由不同的个体、团队、教会、机构、关系网、运动组成的社区。所有的人都委身于盼望看到这种“植堂运动”在各民各族各地的未得之民中开展。我们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在2025年12月31日之前,能够看到各族各地的未得之民都开始加入到这个“植堂运动”中。

这意味着在这时间之前,需要在具体的每一个族群、地方都有一个有策略的、装备好的团队(本地的、或外国的、或两者混合的)。我们并不知道何时大使命真正能完成,这是神的责任,运动的果效是由祂来决定的。

我们追求24:14异象是基于下面的四个价值观:

  1. 踏上未得之地,符合马太福音24:14所教导的:将天国的福音带到各族各地。
  2. 通过开展植堂运动,即倍增门徒、教会、带领者和运动这些途径来完成。
  3. 在2025年底之前,带着像战争时期特有的紧迫感,有运动策略地去接触各族各地的人。
  4. 与其他人联合,共同合作,做以上所提到的这几点。

我们的异象是看到天国的福音传遍全地,并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对万族万民作见证。我们邀请你加入我们,为我们祷告,或开始投身到在各族各地服事天国目标的运动中。

 

 

斯坦·帕克斯服事于24:14联盟(动员组),Beyond(VP全球策略),和万族万民(核心团队)。自1994年开始,他一直服事于未得之民,并且为全球的“植堂运动”提供各样的培训和训练。

这份材料最早出现《24:14 -向万民作见证》(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一书中的第2-3页。现在可以在24:14Amazon亚马逊上查阅。

分类
关于运动

关键术语的定义

关键术语的定义

– 斯坦·帕克斯 –

成果与过程:当今的“天国运动” 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浮现的时候,“植堂运动”(CPMs)这个概念是用来描述其肉眼可见成果的。耶稣应许会建立祂的教会,这些“植堂运动”表明了祂非同凡响的做工方式。为了这个成果,祂也委任给门徒们一个特别的角色:去使万族万民作主的门徒。我们的工作就是去实施耶稣建立自己教会时所使用的建造门徒的过程和步骤。如果这些步骤能够很好地被实践出来,成果就呈现为“植堂运动”。

24:14并不是要专注在某一套的策略上。我们承认不同的个体可能钟爱不同的方式。我们想要继续学习、使用不同的方法——只要他们采用的是证实过的、能建造出多结果子的门徒、带领者和教会的圣经策略。 

随着“植堂运动”的出现,去建造多结果子的门徒的最好的实践策略被总结出来和传递下去。植堂运动所使用的几套建造门徒的“方法论”与过程中, 神彰显了祂自己的创意。这些“方法论”包括:建造门徒运动(Disciple Making Movements, DMM)、四片田地(Four Fields)、训练训练者(Training for Trainers, T4T)等,还包括很多本地发展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这些方法我们会发现:1)这些植堂运动原则或策略大致相同;2)这些方法都通过建造门徒和教会来结果子;3)都与其它策略或方法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关键术语定义:

CPM (Church Planting Movement) 植堂运动(成果):是一种倍增现象——门徒倍增门徒,带领者培养带领者,最终建立本地本族教会(一般是家庭教会)去拓植更多教会。这些新生的门徒和教会在自己所隶属的本族群内部开始迅速传开,满足人们外在的需要和属灵的需求。他们开始积极地影响自己的群体,作为基督的新肢体,活出天国的价值观。当这样的现象保持继续,倍增至多直流第四代教会出现时,植堂的果效就超越了临界值,成为一种可持续性的运动。

DMM (Disciple Making Movement) – 建造门徒运动(植堂运动的过程之一):聚焦于门徒连结失丧的人,寻找能够聚集自己家庭或影响圈的平安之子,开始一个“探索式小组”。这样的小组是通过引导与启发、归纳式的查经一起学习,按照整本圣经的大脉络:从神的创世学到基督。通常学到有关基督的部分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寻求的人会被鼓励去遵行他们所学到的,并且去将这些圣经故事跟其他人分享。甚至有人可能会跟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开始新的“探索小组”。最后,在这第一阶段的圣经学习之后,新的信徒可以受洗。然后,他们可以开始为期几个月的“启发式查经学习”(Discovery Bible Study, DBS) 植堂阶段,随之,由他们形成一个教会。在此过程中,建造“探索小组”的成员成为委身基督的门徒,带领新教会和培育新门徒去重复再生这个过程方法。

四片田地(植堂运动的过程之一:天国成长的四片田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框架,让我们看到神的国成长是因为耶稣和他门徒做了五件事:进入、传福音、建造门徒、形成教会、培养领袖。这点我们可以通过马可福音中比喻所提到的模式查考:农夫下到田地;撒种;看着种子成长(尽管自己不知道缘由);时候到了,就割下禾捆收获(马可福音4:26-29)。农夫工作时,心里记得“神会亲自使种子生长”的提醒(林前3:6-9)。正如耶稣和他的门徒一样,每个部分我们都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但心里知道神的灵会亲自使它成长。这四片田地的训练通常是循序渐进的,但在实际操练中,5个部分却是同时发生的。

T4T (Training for Trainers) –  训练训练者(植堂运动的过程之一):这个过程是去动员和训练信徒去向失丧之人传福音,(尤其是在他们的家族或影响圈),去建造新的信徒,开始新的小组或教会,培育带领人,训练那些可以和他们一样去影响自己家族的新信徒。作门徒的定义就是遵行神的话并将神所吩咐的教导他人(所以是训练者)遵行。这个目标就是去帮助每一代的信徒去训练训练者,就是那些能够去训练他人的人。这个过程是装备训练者使用三步走的原则来建造门徒。1)回望:评估和庆祝对神的顺服;2)仰望:领受从神而来的话语;3)展望:通过祷告设立目标并操练如何将这些传授给他人。(这样的三步走方法也被用在其它方法当中。)

定义:

1st Generation ChurchesThe first churches started in the focus group/community.
2nd Generation ChurchesChurches started by the 1st generation churches. (Note that this is not biological or age-related generations.)
3rd Generation ChurchesChurches started by 2nd generation churches.
Bi-VocationalSomeone who is in ministry while maintaining a full time job.
Church CircleA diagram for a church using basic symbols or letters from Acts 2:36-47 to define which elements of the church are being done and which need to be incorporated.
Discovery Bible Study (DBS) is the Process & Discovery Group (DG) is the PeopleA simple, transferable group learning process of inductive Bible study which leads to loving obedience and spiritual reproduction. God is the teacher and the Bible is the sole authority. A DBS can be done by pre-believers (to move them toward saving faith) or by believers (to mature their faith). A DG for pre-believers begins with finding a Person of Peace (Luke 10:6), who gathers his/her extended relational network. A DG is facilitated (not taught) by using some adaptation of seven questions:
1 - What are you thankful for?
2 - What are you struggling with / stressed by? After reading the new story:
3 - What does this teach us about God?
4 - What does this teach us about ourselves / people?
5 - What is God telling you to apply / obey?
6 - Is there some way we could apply this as a group?
7 - Who are you going to tell?
End VisionA short statement that is inspirational, clear, memorable, and concise, describing a clear long-term desired change resulting from the work of an organization or team.
Five-Fold GiftingFrom Ephesians 4:11 – Apostle, Prophet, Evangelist, Shepherd (Pastor), Teacher. APEs tend to be more pioneering, focusing on expanding the kingdom among new believers. STs tend to be more focused on depth and health of the disciples and churches, focusing on the same people over longer periods of time.
Generational MappingMultiple Church Circles linked generationally into streams to help determine the health of each church and the depth of generational growth in each stream.
Great Commission ChristianA Christian committed to seeing the Great Commission fulfilled.
Great Commission WorkerA person committed to investing their best time and effort in fulfilling the Great Commission.
Hub (CPM Training Hub):A physical location or network of workers in an area that trains and coaches Great Commission workers in practically implementing CPM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 The hub may also involve other aspects of missionary training.
CPM Training Phases (for Cross-Cultural
Catalyzing)
Phase 1 Equipping – A process (often at a CPM Hub) in the home culture of a team (or individual). Here they learn to live out CPM practices among at least one population group (majority or minority) in their context.

Phase 2 Equipping – A cross-cultural process among a UPG where a fruitful CPM team can mentor new workers for a year or more. There the new workers can see CPM principles in action among a group similar to the UPG on their hearts. They can also be mentored through general orientation (culture, government, national church, use of money, etc.), language learning, and establishing healthy habits in cross-cultural life and work.

Phase 3 Coaching – After Phase 2, an individual/team is coached while they seek to launch a CPM/DMM among an unserved population segment.

Phase 4 Multiplying – Once a CPM emerges in a population segment, rather than the outside catalyst(s) exiting, they help expand the movement to other unreached groups both near and far. At this stage, movements are multiplying movements.
IOI (Iron on Iron)An accountability session: meeting with leaders, reporting on what is happening, discussing obstacles, and solving problems together.
Legacy ChurchesA traditional church that meets in a building.
Majority WorldThe non-Western continents of the world, where most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lives: Asia,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MAWL
Movement Catalyst
Model, Assist, Watch, Launch. A model for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ovement CatalystA person being used by God (or at least aiming) to catalyze a CPM/DMM.
OikosThe Greek word best translated “household.” Because households in the NT context were normally much larger than just a nuclear family, the term can well be applied as “extended family” or “circle of influence.” Scripture shows that most people come to faith in groups (oikos). When these groups respond and are discipled together, they become a church (as we see, for example, in Acts 16:15; 1 Cor. 16:19 and Col. 4:15). This biblical approach also makes sense numerically and sociologically.
Oikos MappingDiagram of a plan to reach family, friends, coworkers, neighbors with the Good News.
Oral LearnerSomeone who learns through stories and orality, may have little to no literacy skills.
Person of Peace (POP)/House of Peace (HOP)Luke 10 describes a person of peace. This is a person who receives the messenger and the message and opens their family/group/community to the message.
Regional 24:14 Facilitation TeamsTeams of CPM-oriented leaders serving in specific regions of the world, committed to implementing the 24:14 vision in their region. These regions roughly follow the United Nations geoscheme. However, as 24:14 is a grassroots effort, regional teams are forming organically and do not perfectly mirror the United Nations geoscheme.
StreamA multi-generational, connected chain of church plants.
SustainabilityThe capacity to endure. Sustainable methodologies allow a church or community to continue an activity for years to come without further outside assistance.
Unengaged UPG (UUPG)A subset of global UPGs; a UPG not yet engaged by a church planting team.
Unreached People Group (UPG)A sizable distinct group that does not have a local, indigenous church that can bring the gospel to the whole group without the aid of cross-cultural missionaries. This group may be variously define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ethno-linguistic or socio-linguistic commonality.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Nations_geoscheme

这些定义最早出版在《24:14 -向万民作见证》(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一书中的附录A(第313-322页)。现在可以在24:14Amazon亚马逊上查阅。

分类
核心愿景

残酷的事实

残酷的事实

– 贾斯汀朗[Justin Long] –

在主耶稣被提之前,他赐给门徒们一个任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使命:“你们要去将福音传遍天下,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自此以后,基督徒们就梦想着任务终结的那一天。我们中许多人会随之联想到马太福音24:14主耶稣对此所应许的:“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向万民作见证,然后结局才来到。”(新译本)即使我们也许会对此处的细节的理解有争议,但我们都一致倾向认为该任务是会“终结”的,而终结与“结局”则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虽满心期待“基督再来”,但还必须面对一些“残酷的事实”:若任务的结局与主耶稣再来有关,那祂的再来似乎还很遥远。若从许多方面来考量,我们甚至会觉得“任务的结局”离我们更远了。

我们如何测量判断“任务的结局”呢?经文中涉及两方面因素:传福音和门徒建造。

评估门徒建造的情况时,我们可以一方面统计世上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口数据,另一方面统计考虑哪些是“活跃的门徒”的数量。

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 Christianity, CSGC)统计了所有派别的基督徒。据其统计1900年,世界上33%的人口信仰耶稣基督;2000年的统计数依然为33%。预计到2050年,除非发生剧变,否则基督徒占总人口比例应该依然是33%!若一个教会信徒增长率与人口总数增速比例相同,那么说明这个教会并没有去践行 “传福音到世界各地并对万民作见证”。

那“活跃的门徒”的数量如何呢?要评估这个数据难度更大,毕竟我们无法知晓“人内心的处境”。不过在《全球教会的未来》一书中,庄斯顿(Patrick Johnstone)曾于2010年估测当时的“福音派”基督徒约为世界总人口的6.9%。研究显示,福音派信徒的增长比基督教大部分派别都快,可即便如此,所占人口总比例仍然非常小。

然而,评估任务完成的进度不只是取决于信徒的数量。上文所提到的另一个因素——“传福音”是另一个依据。一个人听过福音并不意味着就是信徒。我们会从“未闻福音的”、“未得的”、“未触的”这三项被广泛使用的指标来衡量“传福音”的情况。(《宣教先锋》[(Mission Frontiers)于2007年1-2月期刊物中对这三项指标作了深度分析)。http://www.missionfrontiers.org/issue/article/which-peoples-need-priority-attention.

“未闻福音之民”这个指标是为了统计那些没有渠道听到福音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听到福音并对福音作出回应?据CSGC估计1900年全世界约有58%的人没有听过福音,而现在约为28%。好消息是“未闻福音之民”比例显著下降;坏消息则是1900年“未闻福音之民”的总数为8.8亿,而现在,由于人口基数的增长,他们的数量已经涨到了21亿。

虽然“未闻福音之民”的比例下降了一半,但没有渠道听信福音的人总数却是之前的两倍多。剩下的任务变得更艰巨了。 

“未得之民”与“未闻福音之民”稍有不同:未得之民是指那些还没有建立起本族本地教会的族群,并且在本族群内传福音还要依赖于跨文化宣教士的帮助。“约书亚计划”录入了约7000个未得之地的族群,总计31.5亿人,占世界人口42%。

    最后一个概念“未触之民”是指几乎没有和任何一个植堂团队有过接触的群体。据统计,现在这样的群体有1510个,自1999年IBM公开介绍该指标概念后,数值持续下降。数值下降是好的征兆,但这对“新接触到的”群体意味着工作并未结束,而是面临全新的开始!一个植堂团队要接触一个族群相对容易,但要看到长久的果效绝非易事。

“残酷的现实”就是:无论看哪项指标,我们现有的努力好像都离完成传遍全地的任务相差甚远。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大部分基督徒的精力都投注在了教会里,却忽视了外面没有教会的地方。大部分支持教会的资金都花在了我们基督徒自己身上,况且几乎所有的宣教资金都用在了基督徒人数较为密集的地区。平均在基督徒个人收入的每10万美元中,奉献给未得之民的只有1美元。(大致是0.001%的比例)

同样,宣教差派的部署上也反应出极大的不平衡。只有3%的跨文化宣教士在服事未得之民。如果我们算上所有全职基督徒工人,就只有0.37%的人在服事未得之民。我们所差派出去的宣教士比例:平均在每179000个印度教徒中有一个,每260000个佛教徒中一个,每405500个穆斯林中有一个。

第二,大部分基督徒与非信徒的世界几乎毫无连结:据全球性的统计,在所有非信徒中有81%的人,在生活中连一个基督徒也不认识。在穆斯林、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群体中,此比率则高达86%,中东和北非的比率是90%,土耳其和伊朗是93%,阿富汗是97%。 

第三,我们维持的大部分教会都是在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地方我们反而是缺席的。1910年到2010年,基督教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维持在33%。与此同时,伊斯兰教在世界人口的所占的比例从最初1910年的12.6%,1970年增长到15.6%,到2020年估计是23.9%。当然这大部分归结于穆斯林社群人口的增长,而非归信了的人。但是不得不看的事实是,在上个世纪,伊斯兰的人数从百分比来看增了将近一倍(12.6%到23.9%),而基督徒到今天却还维持着同样的百分比(33%)。 

第四,基督徒们整体涣散,在实现大使命上缺少合一、合作。从全球来看,大概有41000个教派。宣教机构的数字从1900年的600个,冲到了今天的5400个。然而,整体上缺少沟通,又很少协调合作,大大削弱了我们在万族万民中带人作主的门徒所付出的努力。

第五,许多教会关于门徒造就、顺服基督、存甘心乐意的心全心跟随祂强调得不够。信徒低浅的委身程度导致生命的果效微乎其微,同时也使教会面临衰退和内在崩溃的危机。这些都表明了我们会失去信徒,基督徒会离开教会。据统计,每年平均有500万人选择成为基督徒的同时有1300万人选择离开教会。如果现状持续,那么从2010年到2050年,将会有4000万人加入,又有1亿600万离开。 

第六,我们还未能有策略地应对全球教会的实际情况。据统计,南半球的基督徒从1910年的20%增长到了2020年的64.7%。然而,北半球的教会仍然聚集着庞大的基督徒财富。由于我们的民族优越感和目光短浅,我们优先差派着自己文化中的人作为宣教士。我们继续用着自己大部分的资源去支持相隔甚远的团队跨越完全陌生的文化,去接触未得之民;而非整合资源,优先差派邻近(相似)文化的团队去接触他们邻近的未得之民。

第七,我们正在丧失领地。基于前面所提到的六点和其它因素,整体上来说,失丧之人的数字一直在增长,尤其是未得之民。失丧之人的数字在2015年从32亿涨到了50亿;那些没有渠道听到福音的人也从1985年的11亿涨到了2018年的22亿。

尽管我们热切渴望完成大使命,但若我们不改变“奔跑天路”的方式,根据现在的趋势,我们似乎看不到终点和完成的希望。我们与“失丧群体”之间的鸿沟几乎无法逐渐愈合。因此,我们所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就是:若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宣教和植堂,我们实现不了这个目标。

我们需要能够使新信徒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人口每年增长速度的福音运动。我们需要在未得之民中,教会能够倍增教会、福音运动倍增福音运动。这并非梦境,也非空头理论。这是神正在一些地方发起的运动。现在有超过650个植堂运动(它们至少都有4个分支并且是连续产生4代子教会以上的教会)散布在全球各个洲。还有另外250个以上的植堂运动刚浮出水面,现在能看到他们所倍增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子教会。

我们必须留心神的作为,也愿意更现实地评估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因此,我们就能以多结果子的策略替代低产或不结果子的策略。

 

 

(1) [1] World Christian Database, 2015,*Barrett and Johnson. 2001. “World Christian Trends,” p. 656, and [2] Atlas of Global Christianity 2009. Also see: Deployment of Missionaries, Global status 2018
(2)[1] World Christian Database, 2015,*Barrett and Johnson. 2001. “World Christian Trends,” p. 656, and [2] Atlas of Global Christianity 2009. Also see: Deployment of Missionaries, Global status 2018
(3) http://www.gordonconwell.edu/ockenga/research/documents/ChristianityinitsGlobalContext.pdf
(4) http://www.ijfm.org/PDFs_IJFM/29_1_PDFs/IJFM_29_1-Johnson&Hickman.pdf
http://www.gordonconwell.edu/ockenga/research/documents/ChristianityinitsGlobalContext.pdf
5 http://www.ijfm.org/PDFs_IJFM/29_1_PDFs/IJFM_29_1-Johnson&Hickman.pdf
6 http://www.pewforum.org/2017/04/05/the-changing-global-religious-landscape/

贾斯汀朗[Justin Long]25年前开始参与全球宣教研究,现为Beyond全球研究总监,他编辑了植堂运动数据库(Movement Index)和全球地域调查(Global District Survey)。

此材料来源于《24:14 对万民的见证》(“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一书第149-155页,可在24:14或亚马逊网查找资料源;扩展信息来自于最初记在2018年1-2月的《宣教先锋》的文章,www.missionfrontiers.org, 14-16页。

分类
关于运动

浪潮中的思想转变 – 第一部分

浪潮中的思想转变 – 第一部分

– 伊丽莎白·劳伦斯& 斯坦·帕克斯 –

现今,神藉着植堂运动浪潮在整个世界正在做着伟大奇妙的事情。这里说的植堂运动浪潮并不意味传统的植堂方式有了更好的果效。植堂运动浪潮所体现的是神藉着非凡的事工方法所结出的果实,这也是植堂运动的DNA。而植堂运动的出发点和运作模式在许多方面都与我们认知中的“常见的”教会和事工有所不同。

我们想要列举神所改变的许多参与植堂运动的人的范式。但在看这些改变之前,我们想要澄清:我们相信植堂运动(CPM)并不是唯一的事工方法,或者说没有参与CPM的人也并非是在使用错误的方法。我们尊荣所有先驱们;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的。我们也同样尊荣所有忠实又舍己服事于其它类型事工的基督肢体。

 在此,我们想主要阐释西方人寻求帮助催化推动一个植堂运动时所使用范式的主要差异。 我们需要认识到,转变必须首先在我们个人身上发生,才能去为运动浪潮创造新的环境。思想上的转变能够让我们更有创意地看到事情的不同方面。这些视角的转变,将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和结果。这里我们列举几种神是如何在植堂运动中通过祂所做奇妙的工来呼召我们在思想方面有所调整的。

从:“这是可能的;我可以看到完成我的异象的方法/途径。”
到:神国度的大异象,若离开祂的干预是无法成就的。要等候神的引领和大能。

现今之所以出现了许多的植堂运动浪潮,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领受了神国度的大异象—要专注于得着全地所有族群。当一个工人面临一个由几百万人口组成的未得之民时,很明显若是单靠着自己什么也成不了。“离了我你们什么都不能做”的真理是对着人所有能付出的努力而说的。然而,如果我们的目标更小更容易操作,我们可能不需要神的干预,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够结果子。 

从:目标是造就一个个的门徒

到:目标是使一个个族群成为门徒

在大使命中,耶稣告诉祂的门徒“去使万族万民做我的门徒”。问题是:“你如何使一整个族群成为门徒?”唯一的方法就是倍增。让门徒去建造门徒,教会倍增教会,带领人培育带领人。

从:“在这里不太可能!”

到:盼望收割已熟的庄稼。

在过去的25年,人们经常说:“运动可能在其它国家开始,但在这里不太可能!”今天当人们再提到印度北部的许多浪潮时,已然忘记这个地区曾经有200多年被称为“现代宣教的墓地”。有人说:“运动不可能在中东发生,因为这是伊斯兰的心脏!”但是许多浪潮现在开始在中东,甚至穆斯林全地开始兴旺起来。也有人说:“这不可能在欧洲、美国和其它有传统教会的地方发生!”但是我们目睹了许多浪潮同样在这些地方开始了。神的爱胜过我们的疑虑。

 从:“我可以做什么?”

到:“要看到神的国在这个群体(城市、国家、语言群体、部族等)落地生根,有什么是需要做的?”

 
一个训练团队曾探讨使徒行传19:10 ——怎么可能让住在亚细亚的大概1500万人在两年之中都听到了主的道。有人说:“这对保罗和最初在以弗所的12个信徒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照此推理,他们就必须每天与2万人分享!”关键点就在这里——实际情况是他们根本不可能完成。那么,应该就是他们天天在推喇奴的学堂教导时,倍增了许多能够去整个区域倍增他人去倍增的门徒。 

从:“我的小组能做什么?”
到:“还有哪些人能够为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的大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点与上面所提到的思想转变点类似。我们不再是专注于自己所在教会、机构、教派的人力和资源上,而是意识到我们需要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到基督的整个肢体,包括各种参与大使命的机构和教会。我们也需要让各种各样恩赐、职业的人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努力,满足在:祷告、动员、经济、商业、翻译、释放、发展、艺术等方面的需要。

从:我祷告。

到:我热切地祷告并且鼓励动员他人一同祷告。


我们想要在各方面多结果子。很显然,个人的祷告是极为重要的,但当要触及所有社区、城市、民族的重任扑面而来时,我们需要鼓励动员许多人来为此祷告守望。

 
从:我的事工好坏由我所结的果子来衡量。

到:我们是否在忠心地为倍增浪潮(可能在我自己的事工时期能看出结果,但也可能到不到)做铺垫?

使其成长是神的责任(林前3:6-7)。 有时,我们努力催化第一代教会倍增需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禾场工人应知道:“只有神可以生产果子。在期盼神工作的时候,你的工作是持守忠心与顺服。”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效法在新约中看到的建造门徒模式,我们信靠圣灵会亲自带来成长。

从:外来宣教士是一个“保罗”,去到前线为那些未得之民传讲福音。

到:一个外来人作为“巴拿巴”,去发现、鼓励、和装备更多相邻文化中的“保罗”,这样实际上更有效。 

 
当人们以宣教士的身份被差派出去的时候,经常看自己为前线的工人,也鼓励自己追随使徒保罗的榜样。我们现在意识到可以通过寻找当地文化内部或相邻文化中的同伴来成为当地社区/族群的“保罗们”来最大发挥从很远地方过来的外来人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要注意的是:巴拿巴也是“做这工”的一个领袖(使徒行传11:22-26; 13:1-7)。因此,运动的催化者需要首先在自己的文化中获得建造门徒的经验,然后再去跨文化,在目标文化中寻找他们能够鼓励和装备的“保罗们”。

第二,即使是这些“保罗”们,也需要调整他们的范式。一个印度植堂运动的外部催化者们,为了更好了解自己的角色,研究了圣经中巴拿巴的一生。然后,他们又与植堂运动浪潮产生的第一批的“保罗”们一起学习了这些经文。这些“保罗”们发现了与当地的文化模式截然相反的情况——(当地文化中,第一批的领袖总是卓尔不凡、不可逾越的)这些带领者们反而更想要成为巴拿巴,去装备所建造的门徒去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从:希望一个或几个新信徒开始第一代的浪潮。
到:去问:“本国中的多年信徒中,哪些可以成为一个植堂运动的催化者呢?”

这与我们的一个普遍的想法有关,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文化上有距离的外来者,如何可以找到并赢得一个(或几个)失丧之人成为运动的催化者。这种机率可能偶然发生,但绝大多数的运动都是由文化内部的人或者相邻文化中的忠心的信徒所发起的。他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后,刷新了对CPM原则的理解,为神国度的开拓工作打开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在第二部分,我们会分享更多例子来看神是如何在植堂运动中通过祂所做奇妙的工来呼召我们在思想方面有所调整的。

 

 

伊丽莎白·劳伦斯拥有25年的跨文化事工经验,包括:培训、差派、训练CPM的团队去到未得之民,住在未得之民的难民中间,引领BAM商业宣教在穆斯林的环境中生存。她对倍增门徒充满了热情。

改编自2019年5-6月份发表在《宣教先锋》上的一篇文章, www.missionfrontiers.org.

分类
关于运动

运动浪潮中的思想转变 – 第二部分

运动浪潮中的思想转变 – 第二部分

– 伊丽莎白·劳伦斯& 斯坦·帕克斯 –

在第一部分,我们分享了神是如何在植堂运动中通过祂所做奇妙的工来呼召我们在思想方面有所调整的。这里我们会继续来看神让我们有哪些转变。

从:我们在自己的事工中寻找同工。
到:我们在寻找能够一起服事神的弟兄姊妹。

宣教士们有时被教导要去寻找“当地同工”。我们先不去怀疑任何人的动机,但这样的措辞让当地的一些信徒觉得非常可疑。其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常常是潜意识层)包括:

  • 与外人成为“同工”意味着去作他们想完成的事情。
  • 在同工关系中,拥有财政大权的人掌握着关系。
  • 这是一种“工作”交易类型,没有真诚的个人交情/关系。
  • “当地”这个词有种被居高临下的感觉。

在失丧的人中开展运动浪潮既危险又困难,本地的催化者在寻找一个可以深入连结、彼此相爱的家庭。比起寻找能够“一起同工的人”, 他们更想与那些想法设法为自己的弟兄姊妹彼此担待,互相舍己、参与到浪潮中的“家人”建立连结。

从:专注赢得个人。

到:专注赢得群体—把福音带进现有的家庭、小组和社区中。

 
使徒行传所记载的信主得救的场合,90%都是发生在或大或小的群体中。只有10%是个人自己经历救恩。同样,我们也看到耶稣专注于差派祂的门徒去寻找家庭,耶稣自己也是去到不同的家庭中。比如,撒该和他全家的人都经历到了救恩(路加19:9-10),撒玛利亚的妇人信主时,把福音带去了整个城镇(约翰4:39-42)。

得着群体有许多得着个体没有的优势。比如:

  • 不再只是用“基督徒文化”影响和改变单个新信徒,而是通过所在群体对当地文化开始展开救赎工作。 
  • 迫害不再是孤立、只针对个人的,而是跨越整个群体普遍的现象。大家可以在迫害时彼此支持。
  • 家庭或社区一起分享喜乐,共同去发现基督。
  • 非信徒可以亲眼目睹“像我这样的一群人跟随耶稣会是什么样的。”

从:延续我自己教会或小组的信条、传统实践、或文化。
到:帮助信徒在自己所属文化去自己发现在那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圣经是如何说的;让他们自己去聆听神的灵,让圣灵亲自引导他们如何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应用圣经真理。

 
我们太容易把自己的偏好和传统来搅进圣经的要求。在跨文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切记避免把自己的文化包袱带给新的信徒。相反,我们选择信靠耶稣,因为祂说过:“众人都必受神的教导”(约翰6:45,新译本),圣灵会引导信徒“进入一切真理”(约翰16:13),我们把整个过程托付给神。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引导或者训练新的信徒,我们的角色是去帮助他们将圣经(而非我们)当作自己的权威。

从:星巴克式的门训:“我们每周见一次面。”
到:生活方式的门训:我的生活是与这些人是交织在一起的。

 一个运动浪潮的推动者说:“我的教练告诉我,只要我有需要可以随时找他约谈。结果,我竟然每天给在另一个城市的他打电话三四次。”我们需要这样的委身,去辅助那些有热情、发自内心渴望去得着失丧者的人。

从:讲课—传授知识。

到:门训—去跟随耶稣遵行祂的话语。

耶稣说:“如果你们爱我就会遵行我的命令”(约翰15:14,NVC),“如果你们遵行我的命令,就住在我的爱里”(约翰15:10,作者自译)。我们的教会常常强调知识教导胜过遵行命令。拥有最多学识的人往往就被认为是最胜任的领袖。

而植堂运动强调:教导人们去遵行耶稣的诫命(马太28:20)。知识固然重要,但是首要的根基必须是先去爱和遵行神的话语。

从:属灵的与世俗的二分法;传福音与祝福社会二分法。
到:言行一致。无论做什么工作,用福音的果子和行为去满足他人的需要。

这种属灵的与世俗的划分并不符合圣经的世界观。参与植堂运动的人根本不去辩论是要满足外在需要还是分享福音。因为我们爱耶稣,我们当然应该去满足人的需要(就像祂一样),与此同时,我们也口头分享真理(就像祂一样)。在这些运动浪潮中,我们看到,自然地去满足一些外在需要,会让人们对神的话语敞开,或者去询问直接指向真理的问题。

从:属灵活动需要特别的建筑来实现。
到:微型信徒聚会可以在各种地方发生。

教堂建筑和受薪教会带领者阻碍了运动浪潮的成长。福音迅速的传开是通过非专业人士的努力。如果我们通过教堂建筑和受薪教会员工来触及失丧人群的话,光是触及美国的失丧群体就已经异常昂贵了,就更不用提在世界各地还分散着多少缺乏财力资源而未听闻福音的人口比率却非常高的地方!

从:没有接受过训练就不能去传福音。

到:分享你所经历和知道的。分享耶稣是既正常又自然而然的事情。

有多少新信徒信主之后被要求坐着先听几年的道?从信主到具备某方面的领袖资格需要好多年时间。我们观察发现最能带领家庭或社群中的人信主的,都是来自本社群内部的人。而且最好的时机就是在他们刚刚信主的时候,在他们还没有开始将自己与群体区分开的时候。每个人都去倍增,到处都有事工。 一个新的没有经验的本地人往往比外来的训练有素属灵成熟的人更有果效。

从:尽可能多地得人。

到:专注几个(或者一个)去赢得众多。

在路加福音10章,耶稣说去找能够接待你们的一户人家。如果那里有平安之子,他们就会接待你们。那时就住下来,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在新约中这种模式的应用很普遍。无论是哥尼流、撒该、吕底亚或狱卒腓立比,他们都是一个人成了自己家庭和更广群体的重要催化剂。在严酷的环境下,运动浪潮中的大家庭,其实是关注在部族的领袖身上,或关系网的带领人身上,而非单个家庭的一家之主。

去使万民作主门徒,我们不只需要更多更好的想法,我们不只需要更多实际有效的操练。我们还需要转换范式。这里所讲到的这些思想上的转变反映出这种范式转换的很多方面。我们若尝试某种程度上使用其中的一些原则,我们可能会结出更多的果子。但是只有当我们去实践整个过程—将传统教会的基因转换为植堂运动的基因,我们才能希望神使用我们去促进迅速生产代代相传的、超越我们自己所有的资源的运动浪潮。

 

 

伊丽莎白·劳伦斯拥有25年的跨文化事工经验,包括:培训、差派、训练CPM的团队去到未得之民,住在未得之民的难民中间,引领BAM商业宣教在穆斯林的环境中生存。她对倍增门徒充满了热情。

改编自2019年5-6月份发表在《宣教先锋》上的一篇文章, www.missionfrontiers.org.出版于24:14 -向万民作见证》(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一书中的第55-64页。现在可以在24:14Amazon亚马逊上查阅。

分类
案例研究

应对新冠病毒的植堂运动 – 第一部分

应对新冠病毒的植堂运动 – 第一部分

– 戴夫·科尔斯 编辑 –

新冠病毒疫情席卷着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人群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单单这样一个病毒竟带出如此大范围的后果以及各样的反响。当恐惧和自我保护主宰着全球各地的人心时,神在植堂运动中的孩子们,正在寻求各样能够在这样挑战的环境中彰显神国度的方式。“我们都同在风暴,但却不同船。”

“我们都同在风暴,却不同船。”

以下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带领人分享在各自所属的地区,属神的人所作出的一些回应。

一位非洲的带领人说:“人们有意识的关心他们的邻居们,无论是外在的需要还是属灵的需要。”亚洲南部的一位带领人分享:“我们在尽可能地给予他人食物,因为耶稣也喂养那些有需要的人;然后我们告诉他们耶稣也会赐给我们属灵的食物,如果他们想要的话。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归信,就在这样封锁的特殊时期。”另一位带领人说:有些人舍己牺牲为要祝福他人:“为了能够给其他人食物,目前我们有30个人每天舍掉一顿饭。”

这种因着主的名而敞开手祝福的方式,在许多地方结出了福音的果子。

这种因着主的名而敞开手祝福的方式,在许多地方结出了福音的果子。另一位亚洲的带领人说:“自从封锁以来,我们开始了35个新的家庭聚会,提供着3000人的食物。其中许多人归信基督,我们计划在解封以后继续跟进他们,即使他们可能想离开去别的省份。我们鼓励信徒祝福自己的邻舍,为他们祷告,小规模的探访。每个家庭教会都主动地去祝福自己的邻居。几乎每一天都有信徒走出去,目前与4000人分享了福音,634人已经信主了。”

还有一个例子,从亚洲南部:“我们本国同工非常擅长抓住各样的机会去填补需要,发放食物。他们也抓住能每一个分享福音的机会,已经有数不清的人得到了救恩。甚至在封锁期间有些人受洗了!我们的带领人非常谨慎对待当地的社交距离限制,许多次获得官员的允许去发放食物。”

另一位亚洲带领人汇报说:“许多我们的带领人都一直在服事,自发地为邻居做饭;他们愿意去分享,也能看到需要。”他又说:“我们需要专注在门徒造就上;现在得到正面的回应非常容易,但是我们需要用神的话语来喂养他们。”

运动的带领人们在寻求神的智慧来把握时机 — 不仅是为了当下的危机,也是为了以后。一位非洲的带领人说:“我们学着更加有创意地前进、抓住时机对危机做出回应,以此来触及我们的区域。我们祷告我们可以为危机结束之日的收成做好准备。”另一位又说到:“大挑战产生大奇迹。我们正在计划在危机之后神想让我们做的事。这是多么大好的机会。”

许多地方,人们都以全新的方式归向神: “人们都渴望听到神的话。人们看到全球的死亡数字—认清了紧迫性。有许多人发起了祷告的倡议。”

神也使用危机来使各地的植堂运动之间产生新的连结方式。有一位带领人汇报:“在过去,有实体建筑的教会不喜欢门徒倍增运动。现在这些教会被迫成为家庭教会的模式,他们开始向我们寻求帮助。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辅助带领人们不断跟进/连结他们的人。我们训练他们如何去运作家庭教会。”另一位分享说:“我们的政府给了我们特别好的媒体通道。在大多数地方没有网络,但是我们可以开7个人的电话会议。我们与所有人每两周见一次,而他们自己每周都见面。我们也有一个可以通过电话会议分享的圣经学习。”

我们赞美神通过这些方式在祂的子民中间动工,在疫情中彰显祂的荣耀。对新冠病毒做出回应的运动还有一些。

分类
核心愿景

为什么要捐奉献给同工合作?

为什么要捐奉献给同工合作?

– 克里斯 · 麦克布莱德 –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关系网的力量也变得日趋成熟。社交网络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当许多人都为着同一个异象而联合努力会产生何等的力量。

24:14为想要奉献的人提供了一个加入到基督肢体内一起为完成大使命同工的方法。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口头上说:“我们一起同工吧。”我们可以从最近成功的同工合作的事例中看到一些核心要素。

同工合作的清晰异象

24:14的异象是:让全球各地各民各族能拥有一个专注于倍增门徒来促进植堂运动的信仰群体。在这样的清晰度下,全球各地的信徒能够自由地为这个大能的异象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工合作的清晰机制

我们的24:14社区通过分享信息、资源、培训、实际训练、学习和鼓励来彼此支持。组织和支持区域性同工,以及授权区域管理下的子团队在具体地方开展活动。我们的意图不是要推进任何机构的日程计划或方法论。我们想要在我们的社区内促进各机构、各教会、各团队、各运动浪潮和各关系网之间的关系。

建造同工合作的支持体系

同工合作的最佳实践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一课:同工合作要求我们努力工作。大部分的教会、关系网、机构和运动浪潮都有自己非常重要的安排计划。开拓性的合作通常需要第三方切实的努力,我们把它称为“同工合作的脊梁骨”。

虽然我们第一次见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不会注意到他的脊梁骨,但如果一个人没有脊梁骨的话,那就显然易见了!脊梁骨的功能是为身体提供重要的结构,能够让身体其余的部分一起运作。“同工合作的脊梁骨”的功能则是通过组织整合努力,使得各教会、关系网、机构、运动能够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合一运行。

确定同工合作的目标

24:14的带领团队已经委任我们的 “脊梁骨”(骨干)们以下的目标: 

  • 增大为倍增门徒运动而禁食和祷告的委身程度。
  • 深度发展团队进行调查研究,细化到省级地去识别工作需求和实际需要并分享这些数据。
  • 在32个区域发展出全球范围的策略性团队来文件备录、评估与庆祝(有效的)行动计划。
  • 发表定期交流内容,包括博客、书籍、期刊文章、社交媒体文章。
  • 通过运动浪潮的导师的促进,来支持“逐步装备社群”。
  • 促进运动的实践者们之间更多互相交流(取精华,剔糟粕)。
  • 通过建立教会、基金会、和捐赠者的连结来调配资源,进而填补大使命空隙项目。

我们相信围绕大使命的同工合作是一个基督徒所能做的最佳投资。若你正在考虑把你给神国度的捐献投资在哪里时,请谨慎祷告并且考虑支持这个为在各族各民中的植堂运动而努力同工的群体。

分类
核心愿景

区域团队的力量

区域团队的力量

– 克里斯 · 麦克布莱德 –

如果说我在学校没有学过关于复制、倍增的力量,那我从这次新冠病毒也算是领教了。

2020年的上半年给了我们重要的一课,同样也是植堂运动一直以来所向我们展示的:用倍增的方式充满一个地方的速度,无论是病毒还是门徒,要远比用逐个增加的加法快太多了!当装备门徒和带领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遵行耶稣的教导时,关系网中群体的影响力就在倍增了。当圣灵引导那些了解自己群体的区域带领人开始效法愿意授权他人式的领导力,倍增扩散的影响就紧随而来。

24:14是一个合作性的社区。我们为了相同的异象而努力:通过倍增式的建造门徒和建立教会去接触全球各地的每一个族群。那么,在这样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世界里,我们如何能够做到最好?

过去,同工合作努力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使用“最小公约数”的方法来合作。许多人在同工合作上追求多元化的日程安排,包括认为在广泛的异象下意味着目标应该也是广泛的。因此,目标通常已经被全球化、或整体化了,参与者太难找到对自己来说有意义的参与方式,来为更大目标作贡献。

24:14 区域团队努力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通过在语言、文化、安全性、主要宗教背景相似的区域建立团队,让团队有更多相同的东西来可以求同存异。当一个区域团队由建造门徒启动植堂运动的带领人成立之时,他们会有一个清楚通向成功的路径。区域团队就可以一起合作,填补教会倍增、策略规划、祷告以及资源分享方面的空隙。这样,更多的人可以找到鼓励和支持来走上这条路。 

区域性的团队使得一个全球性的异象同时在许多区域倍增。随着这些团队成功地运作,他们可以鼓励在国家范围内、继而省级范围、之后市级范围内形成共同协作的群体。当关系慢慢形成,信任开始被建立,能量就开始增长,失丧的人就会被接触到,空隙也会被填补。

每个区域的带领团队都是由每个区域的运动带领人组建的。大多数区域带领人都已经牧养着在其它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新工作的大运动浪潮,并且已经与其它全球带领人同行许多年。区域带领人之间的关系网非常坚固、相互信任,同时在在不断地发展。

我们的24:14社区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协作,彼此支持。分享知识,分享工具,分享资源,分享经验,帮助关系网倍增式增长。24:14社区的力量,通过我们不同的区域分配出去……最终可以分配给你。

分类
核心愿景

24:14 的故事

24:14 的故事

– 克里斯 · 麦克布莱德 –

新旧宝藏

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教会来说是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努力工作,也有不少令人振奋的事情发生。那时候铁幕之帘被打开后,许多人都归向了基督。

然而我们并没有去努力触及最难的未得之地。有些族群还有世世代代的灵魂还没能认识基督就进入了永恒。全球的人口总数在迅速攀升,而教会却远没有赶上。

然后令人没有料到的事情就发生了。突破开始出现在当带着福音好消息的人开始重新考虑对基督最初的诫命的认识时。令人惊讶不已的好消息从印度、从中国、从东南亚相继传来。紧接着在非洲:简单、多结果子的模式在不断倍增门徒。装备并授权门徒遵行耶稣的教导,建造门徒,开始新的聚会点。在失丧的人群中,这些教会在以指数的形式倍增,就像使徒行传中记载的初代教会那样不可思议的增长(如使徒行传中所记载),而这样的增长在教会发展史上也是屈指可数(比如早期卫斯理运动在爱尔兰的帕特里克事工)。 

新宝藏已从古老的智慧中露出新芽。

圣灵的风吹啊吹

在2000年刚刚拉开序幕的前10年,越来越多的植堂运动开始出现。(植堂运动是我们用来描述以门徒倍增的方式来倍增教会的一个涵盖式术语。)截至2007年,宣教学家记录到30多个植堂运动。2010年,他们记录到60多个,其中许多是独立发起,一开始时候彼此之间并没有联系。之后,这个数字就超过了100。大部分的运动依然持续着,也有少数终止了,但那些追求倍增运动、去触及失丧之人的工人们一直在学习,并且数量也一直在增长。

在运动继续增长,影响不断扩大时,许多带领人意识到,在植堂运动中刮起了圣灵的风。不计其数的新信徒进入神的国度。是时候扬起船帆了。

一个社区的诞生

在2017年,来自全球的委身于通过植堂运动服事未得之民的各宣教机构、教会、关系网、各个运动的带领人相聚在一起,召开了两次国际峰会。而24:14就在这两大国际峰会之后应运而生。我们都在致力于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为了能在我们这个世代,在每个未得之地开始神国度运动,我们需要如何为之祷告,如何为之共同努力?  ”

圣灵感动24:14峰会的参与者们,谦卑地追求通过合一的努力来得着未得之民。具体来讲,是带着2025年的截止日期和舍己的迫切性,通过植堂运动去接触未得之民。最终,我们在全球发起了心怀同样意念的机构、教会和信徒的联盟,定为24:14联盟,为要看到神国度的大异象实现的那一天。

一起建造吧

自2017年以来,我们不断地一起润色、打磨清楚这个异象:让全球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族群都有一个专注于倍增门徒来促进植堂运动的信徒群体。我们为了这个种子能够撒进好的土壤,倍增收获,填满主的国度而守望和工作。

24:14是一个开放的合作社区,为催化和支持植堂运动而服务。我们不举任何机构的旗帜;我们同心合意单单为着服事耶稣而同工。

分类
关于运动

外来者在倍增运动中的角色

外来者在倍增运动中的角色

2019年,30多个运动浪潮的实践者们聚集在一起探索宣教训练的新模式。这次聚集既有非西化的建造门徒运动带领者,也有西方的宣教工作者。在一次讨论期间,运动带领者们分享了他们关于外来者在他们的地区如何促进新工作的见解。他们阐述了外来者进入未得之地时应该有怎样的姿态。

他们的见解可以总结为以下10点建议。这些是任何盼望去禾场或想要差派工人去禾场的人都应该认真聆听的:

1.成为榜样。外来者需要“街市信任度”。建造门徒和建立教会都会伴着许多的试炼和磨难。这些为外来者创造了一个当地人可以注意到和感受到的深入的机会。他们欣赏外来者走这条路的耐心和谦卑。成为榜样不止是包括学习神学理论或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祷告、辛勤工作、忍耐、释放责任、又信靠神的生活方式。

2.看重关系。当一个外来者对运动浪潮的开展方法的热情高过于对人的爱的时候,当地人是能感受到的。关系应该优先于事工策略。事务型的人在过分渴望做成事情时,往往会惹恼一个关系型文化中的人。运动浪潮带领者们在会议中,对外来西方人看重“界限”的程度表示非常惊讶,因为他们总与当地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既没有站在当地人的角度也没有考虑到当地人的需要。此外,当地的信徒也并没有对外来者的好工具和方法感到折服。他们需要首先去了解、去爱、去尊重和他们一起同工的人。可能努力成为家人那样一起工作感觉会需要花很多时间预备,但这却为多结果子铺设了最好的路。

3. 要谦卑。整个世界都在一个等级体系的框架下运作着。与之相反,耶稣告诉我们“你们不可这样”(马可10:43)。不要带着老板的姿态,而是视本地的带领人为朋友。授权他们,把管理权给他们(这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都很困难!)。心里要清楚,控制往往会扼杀运动浪潮,学习建立“圆桌式的,而非有棱角的”关系。通过认真聆听他人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爱与关怀。有经验的牧者会感到你对他们的尊荣,当你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并与他们同工并藉着他们一起同工时(而不是你为他们工作或者他们为你工作)。

4.学习当地文化。当地信徒常常疑惑为什么带着福音消息来到新禾场的外来者文化意识竟如此淡漠。我们需要认清,当自己以外来者的身份到一个地方时,我们身上所携带的自然是自己家乡文化的气息。这会影响我们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指正他人,如何与人联合,也形成我们生活中特有的偏见和我们做事情的方式。甚至我们所带来的工具都夹杂着文化包袱。我们要坚持委身于学习语言,并在当地的文化中加以使用,与当地人一起发现如何让天国之光把我们塑造得越来越像耶稣。

5. 要有耐心。运动浪潮的带领者们会讲起外来者如何常常携带自己的工具和方法到禾场上说:“我知道这个行得通,因为在其它地方已经验证过了。”一个耐心经营关系的方法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就是在圣灵的指引下,外来者和当地人互相学习,让他们之间的信任可以增长和坚固。外来者的耐心会体现出谦卑,以及认可此文化内部的人有许多可以贡献的部分,并且能够在有效的工具背后协助调试应用原则。

6.成为祷告的带领者。外来者要在祷告方面成为领袖,即使可能发现当地人比自己更会祷告。然而,外来者必须有能力有策略地去催化外在的祷告网,帮助所属地区内部人有一个与外来者建立关系的资源通道,这些可能只能通过一个外来者来帮忙实现。

7.成为当地人的异象传递者和促进者。运动浪潮的带领者们讲述了外来者向他们传递成为“在禾场辛勤工作的人”的异象,并且与他们一起去展望所能随之发生的事情。外来者可以创造一个广泛的关系基础,并且促进各种关系网合一。运动浪潮的带领者们也分享了外来者们如何把他们与新的、去得着那些未得之民的异象连结起来,并与24:14的异象在自己的区域联系起来。帮助本地人联系到合适的外部关系网,也可以传递异象并且促进新的工人的产生。

8. 成为导师或教练。外部人可以成为生命影响生命式的重要角色。但是,运动浪潮的带领者们警告大家说那种商业交易型的训练策略会在关系型的文化中四处碰壁。当地带领人渴望从他们中间的外来同工者身上看到的是他们愿意带着询问的态度和对文化方面的尊重,一起花时间探索问题。

9.依靠神的话语。外来者认识神有相当长的历史,因此可以帮助提供神学框架,和藉着祂的话语来信靠神的引领。委身坚持一起从神和祂的话语寻求方向,并遵行祂所说的,无论怎样,活出来在神里面丰富的生命。

10. 成为联络者。外面世界的人更加信任从外来者而来的资源。已经与当地带领者建立、发展出很好的关系的外部的推动者可以作为桥梁,去连结圣经、工具,或者辅助可以开拓新的工作的训练。外部的推动者可以帮助收集数据作报告,以此来帮助本地的运动与其它的运动和关系网建立连结。

作为盼望运动浪潮在未得之地开始的外部推动者,我们可以从许多前辈身上学习到对推动者来说哪些是最有效的,神予以尊荣的姿态。希望差派机构可以差派出去谦卑良善,荣神益人的工人,神可以使用他们来让祂的国度在每个语言族群,每个部族,每个国家扩展。

 

 

 

摘自2020年9/10月刊登在《宣教先锋》杂志上,克里斯 麦克布莱德的一篇文章。www.missionfrontiers.org.

分类
核心愿景

完成大使命需要什么?

完成大使命需要什么?

– 斯坦·帕克斯 –

耶稣在给门徒最后的指示(太28:18-20)中,为从那时直至今日所有的门徒展开了一个了不起的计划。

我们去,是奉着天上地下所有权柄的拥有者的名。我们去,是领受了圣灵的能力,要去到我们自己的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相邻的“敌国”)直到地极。耶稣呼召我们去到万族万民中去建造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且教导他们遵行祂所教导的。祂会一直与我们同在。

那么,实现大使命我们需要付上什么样的代价?为了更好地领会“剩下的任务”的概念,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术语比如:“未得的”(或“未及的”)、“未传遍的”(或“鲜闻福音的”、“初触的”)、“未触的”、和“触及程度最低的”

我们经常会交替使用这几个专业用词,但是这样可能很危险,因为如果它们的意思并不都一样,我们在使用这些词时也就不一定表达同样的意思。

“未得的”(也有译作“未及的”)一词最初是在芝加哥举办的宣教学家会议上确定的,那个时候未得之民的概念刚刚开始流行起来。它的定义是:“这样的族群中还没有一个本族本地的可以在本族群内不依赖于跨文化宣教士的帮助而传福音的教会。”

“未传遍的”(有时也译作“鲜闻福音的”)一词一般的用法在《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中定义为:一个用来评估一个族群中有多少人在一生中能够有渠道,至少听到一次福音的数学概念。这是对能听到福音的人数进行的量化。比如说,一个族群中有30%的人“传过了”,意思就是研究人员估计30%的人听过了福音,剩余70%的人还没有(即“未传过的”)。这个客观陈述并不代表本地教会的质量,或者能够自主完成传福音任务的能力。

“未触的”一词是在“完成这工” (Finishing the Task, FTT)的大会上被确立的,它的定义是:一个还不具备植堂策略团队的族群。假若一个有几百万人口的族群, 只要有一个两三个人组成的团队去用植堂计划策略去“触及”,它就属于已经“触及到的”(但绝大数仍处于极其缺乏服事的状态)。未触之民的名单是由“完成这工”收集整理的。

“触及程度最低的”这个词是一个通俗用语,指的是所剩的工的核心概念。但这个词没有特别具体的定义,人们通常在使用的时候,也不怎么需要传达特别具体的意思。

“这工”是什么?

“24:14目标 ”是成为去实现大使命的一代人。我们认为实现大使命(在万族万民中使人作门徒)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在各民族各地方开展天国运动。

“未得的”(或“未及的”)、“未传遍的”(或“鲜闻福音的”、“初触的”)、“未触的”、和“触及程度最低的”,所有的这些术语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大使命。但也可能会让人心生困惑与混淆,与初衷南辕北辙。不过,这些都取决于人们如何来使用这些词。

我们盼望看见每个人都有机会听闻福音,但却不仅仅只是听闻而已。换句话说,让人人都听闻福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要使人作门徒,而且门徒们应该是从“各邦各国、各支派、各民族、各方言(语言族群)来的”(启示录7:9)。

我们盼望看到每个族群都被触及到——能够建立起本族本地的、坚固的、能够向自己族群传福音的教会。但却不仅如此而已,约书亚计划提到,一个被触及到的新群体只有2%的基督徒。这就意味着在他们的评估中只有2%的人有可能去跟剩余的98%分享。当然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但我们并不满足于只有2%的人成为跟随耶稣的人。我们想要看到每个族群都被触及到,但不仅仅只是被触及而已。你想要看到一个容纳500万到1000万人口的城市却只有两个工人在服事和传福音吗?

大使命的原文在这段经文中非常清晰地传达了核心命令:作门徒mathēteusate),且不是一个个的门徒个体,而是万民万族(ethnē)作为门徒。其它的动词(“去”、“施洗”、“教导”)都是在支持核心的命令,去使万民(ethnē)作门徒。

希腊原文中族群(ethnos)这个词(是ethnē单数形式),其定义是:“一个由亲族关系、文化、或者由共同传统、国籍、民族相同之人联合的肢体”  。启示录圆满地展示了这幅提及各国(ethnē)的图画,紧接着用:各支派、各民族、各语言族群(就是享有共同身份的各个民族)这些词来补充说明。

“族群”一词在1982的洛桑会议上被定义为:“因为传福音的缘故,在这样一群人内部,福音可以在植堂运动中被广传而不会遭遇到理解或接纳的障碍,这样的一群人就是一个族群。”

我们如何造就一个国家、一个支派、一个民族、一个语言族群的人作门徒呢?

我们可以通过使徒行传19:10的例子查考,它说到全亚细亚的居民,无论是犹太人或是希腊人(1500万人!)在两年中“都听见了主的道”。在罗马书15章(19-23节),保罗写道从耶路撒冷一直到以利里古,福音已经都传开了,已经没有遗留的地方让他再继续开拓了。

那么,大使命的实现到底要我们付上什么样的代价呢?当然,只有神能够评判决定大使命最终完结的那一刻。然而,这个目标似乎是要在各个民族中使许多人作门徒,并且建立教会。门徒们不论是在教会内还是教会外都活出神的国,并且去改变他们的社区,持续带领更多的人进入祂的国度。

天国运动的参与

为什么委身于24:14联盟的人都专注于寻求参与国度运动呢?我们认识到,只有倍增门徒、教会和带领者才能去使整个社群、语言族群、城市和国度都有机会作主门徒。

在各样宣教事工中我们常常只会问:“我可以做什么?”现在我们需要问另一个问题:为了实现我们在大使命中的角色,“什么事情必须要做?”

我不能只是说:“我要去努力为主赢得一些人,并且开始一些教会。”我们需要问:“如何做才能看到一个民族或许多民族去作主门徒?”

在一个有很多挑战、有许多国家和未得之民的地区,有一个宣教团队在许多地点展开了服事,并且看到该地在三年之中开始了220间教会。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现象,尤其是在面临许多困难甚至有敌意的环境里。但这个团队有一个异象,就是看到整个地区都能作主门徒。

他们问一个问题:“在这样的世代,怎样才可以使整个地区作主的门徒?”问题的答案为他们揭开了一个坚实的起点(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他们需要再开始10000间教会,所以3年期间的220个远远不够!

神向他们显明,要得着这个地区,需要许多组代代相传多结果子的教会。他们甘心为此作出任何改变。当神差派“植堂运动”的训练者到他们中间时,他们查考圣经、祷告、也作出一些彻底的改变。到今天,神已经在这个地区开始了7000多个教会。

一个亚洲的牧师,14年间建立了12间教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他这个地方还是处于“失丧”的这个状态。神给了他和他一起奋战的同工们一个异象,就要看到整个印度北部被得着。于是,他们开始努力学习去摒弃一些传统的模式,学习更多符合圣经的策略。今天,他们已经开始了36000间教会,而这还只是神呼召他们事工的开始。

在世界另一头的未得之民中,神也开始了大量支流运动,从一个语言族群到另外7个语言族群到另外5个大都市,他们已经看到在25年中,有1000-1300万 的人受洗,但这个并不是他们的专注点。当问到看到不计其数的新信徒有何感受如何时,他们中间的一位带领人说道:“我并没有专注那些已经得救的人。我关注的是那些我们还没有触及到的、数不清的依然活在黑暗之中的人,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完那些需要做的事情。”

这些运动的一个标志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接受神国度的大异象。盼望看到隶属某个区域的各个国家都被神的国所充满;盼望看到整个族群——无论是300万、800万或1400万都被触及到,其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来对福音作出回应。他们会问:“什么事必须要做?”而非“我们可以做什么?”最后,他们进入神的模式,并且被祂的能力所充满。在建立可再生的教会,造就门徒并去改变他们的本族本家的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4:14最初的这个要在各民族各地方的未得之民中间建立天国运动的目标并不是终点,而是各民族各地方之民(即在某地的所有族群)的起点。这样一个涉及“每个族群”的任务,如果我们都不能在每个族群之中开始,就永远谈不到完成这个任务。

为了看到天国运动在各民族各地方展开,我们不能只依赖选择策略和方法。我们需要准备好委身追随这个动态的浪潮,就是神所赐给初期教会的浪潮。要看到福音在各民各族(马太福音24:14)中传开作主的见证,需要什么?

 

斯坦·帕克斯服事于24:14联盟(动员组),Beyond(VP全球策略),和万族万民(核心团队)。自1994年开始,他一直服事于未得之民,并且为全球的“植堂运动”提供各样的培训和训练。


这份材料最早出现《24:14 -向万民作见证》(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一书中的第139-144页,第147页。现在可以在24:14Amazon亚马逊上查阅。

(1) The next 7 paragraphs are excerpted and edited from https://justinlong.org/2015/01/unreached-is-not-unevangelized-is-not-unengaged/. See this article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se terms.
(2) As described in “The 24:14 Vision”: 24:14 – A Testimony to All Peoples, pp. 2-3.
(3)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third edition, 2000. Revised and edited by Frederick William Danker, based on Walter Bauer and previous English editions by W.F. Arndt, F.W. Gingrich, and F.W. Danker.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 276.
(4) It’s not easy to count and document a number this large, thus the estimated 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