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关于运动

未得之民(UUPG)覆盖事工

未得之民(UUPG)覆盖事工

– 作者:里普克·利穆托(Lipok Lemtur

编自“全球教牧同工大会”视频 –

我来自那加兰,是印度东北部的一个小邦。在过去的17年里,我一直在建立教会。今天,我代表着许多认同[马太福音] 24:14 的异象领袖在这里与你们相聚。无论我们的宗派背景或宣教机构如何,我们都聚集在一起,就这个异象达成共识,并且表明:”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工。” 

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待收割庄稼就在我国:我们拥有15亿人口,而且每天都在增长。目前为止已经确定的有61.5万个村庄1757个民族群体。在这1757个民族群体中,有1517个被列为未得之民。在印度,未触之民也达到688个。因此,我们所迎接的是扑面而来的重任,我们印度的24:14大家庭通过谨慎祷告、达成共识:我们要完成将福音传给每一个民族群体的任务,到2025年12月31日,将不再有未触之民。所以我们不仅心中怀有紧迫感,也同样肩负重任。

我们可能会陷入到眼前庞大数字的困惑中。然而,我们想要回到简单的工具上:圣经给我们指明了能完成分配给我们任务的简单路径。大使命已经告诉每一个信徒:去向万民传福音,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教导他们遵守耶稣的一切命令。这个大使命是给所有信徒的,所以我们相信这是所有信徒祭司的职分。在彼得前书2:9,彼得写道:”你们是被拣选的种族,是有君尊的祭司”。在这点上,我们的认同不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是体现在我们的实践中。

就像在约翰福音第4章,耶稣在井边遇见撒玛利亚妇人,并向她显明了自己的身份。这位妇人生活在极大的黑暗中:她有五个丈夫,第六个丈夫都不是她的丈夫。但当她接受并相信耶稣基督的那刻,就丢下了她的水罐,回到村子里,告诉其他人: “来看看这个人,他把我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告诉了我,难道这人就是基督吗?” 整个村子的人都信了。于是,这个刚刚信主的女人,成了神的孩子。她不仅得到了祭司的身份,并且愿意马上使用她的祭司职分。

我们也要动员我们所有的信徒,因此他们可以成为把福音传给每一个民族的力量。我们想要用一个简单的计划来装备他们,给他们一个简单的工具,让他们知道如何进入一个新的村庄。这是出自路加福音第10章的内容,耶稣差派出了70个人,两个两个地出去。这意味着35对人要到去不同的地方:祷告寻求神赐给他们平安之子。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工具来装备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神的故事。我们给每个信徒提供简单的门徒训练和如何建立教会的培训。

为此,我们看使徒行传2:41-47。第一批信徒作为教会,都做了什么?很简单。他们在哪里聚会?他们在家里聚会。我们在整个新约圣经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在歌罗西书4:15中,保罗写道:”问候在家中聚会的圣徒”。也给腓利门写道:”问候在你们家里聚会的圣徒。”问候那些在你们家里聚会的圣徒。而在罗马书16章和哥林多前书16章,我们读到信徒在家中聚会。一般的聚会地点是在他们的家里。

所以我们使用简单的路径和简单的工具装备信徒。我们希望他们知道如何建立教会,以及作为一个教会应该怎么做。然后他们从自己中间选出领袖。所以他们有一个简单的五步计划。进入、传福音、门徒训练、成为教会、培养领袖。我们希望动员所有的信徒,把他们差派出去收割庄稼。我们希望每一个信徒都开始自主拥有福音,并且能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神的故事。我们让他们列出一份关于他们所认识的亲戚和朋友的名单。我们的目标是要触及许多从未听过福音的群体。这些人是我们每天与人来往的场合或工作环境中遇到的。甚至在我们在日常与人来往中,也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人。

所以,我们装备每一个信徒,让他们拥有福音的自主权,并列出他们亲朋好友的名单—就像马可福音第五章中的那个恶魔一样。耶稣刚救赎了这个前半生都谁在墓地的人。当村民们让耶稣离开这个地区时,这个全新的信徒(现在衣冠楚楚,头脑清醒)肯求耶稣。”带我一起走吧!” 但耶稣反其道而行之:耶稣没有带他一起走,而是放手让他去,把责任交给了这个全新的信徒。他没有学历,也没有基督教背景。但耶稣他放手让他去到“庄稼地里”,说:”去,把主为你所做的事告诉你的家人。”

所以,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信徒都动员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我们就能够完成这项任务。当我们持续让这些民族群体参与进来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问:”我们如何衡量参与度?” 我们作为印度的24:14大家庭,我们认为要衡量参与度。我们认为当一个民族群体开始一个浪潮的时候,就已经在参与了:一个四代人的教会被建立起来。  这个教会是由民族内的人(一个当地人)所带领的。这个教会也在建立其他教会。这意味着当地能够差派—差派门徒到下一个村庄去建立另一代的教会。当我们看到四代人的教会时,就说明教会现在具备了自我维持的能力;拥有当地的自主权和当地的领导力。这就意味着新信徒自己也在向其他人传福音。这些教会是健康的,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支持,能够选出自己的领袖,并差派工人到其他没有听过福音的村庄去。他们能够自我修正和自我喂养,不需要外来者引领浪潮。这样,当一个民族群体开始建立起四代教会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他已经在参与其中了。

一个浪潮需要具备自我维持的力量。如果我们过早地退出一个民族禾场,或者仅仅派出一两个工人去祷告,去分享福音,我们就不会说这个民族群体已经参与其中了。我头脑中浮现的一个词是:基督徒管家。我们是不是一个好管家?我们是否过早地离开了某个禾场?如果福音还不能够在禾场自我维持时,我们又过早地离开了这个领域,那么,我们可能会让一些民族群体被丢在后面,陷入危险之中,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因为差派了一两个工人,他们已经得到了福音。反之,我们需要按照四代教会的CPM(微型教会倍增浪潮)实践为目标和衡量标准,在这里,它是能够自我维持的。我们想要成为这些民族群体的好管家。我们想要在天堂能够与这些民族群体相遇。启示录7:9,描绘了不同语言的民族群体聚集在一起敬拜耶稣基督画面。所以,我们不希望落下任何一个族群。作为24:14的印度大家庭,我们恳请大家为印度教会祷告。求主让我们能够拥有福音的自主权,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请记得我们的时间线与紧迫性:2025年12月31日。所以请与我们一同祷告,希望我们能够动员和训练每一个信徒,将福音传给这些未触之民和未得之民。也希望我们能成为好管家;不要太早离开这个领域,让任务无法完成。求神也能为我们提供资源,让我们在各地建立这样的动力。

我们已经看到,当一个浪潮发生时,就会引发其他浪潮。所以作为浪潮的领袖,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工人接受训练,成为教会的倍增者。然后,我们要把他们差派到成熟的庄稼地。所以请和我们一起为这个扑面而来的紧急任务祷告,也为印度教会能在行走在合一中祷告。求主让我们在这样的时刻能够合一,认同24:14的异象,并说:”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任务!”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